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然观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fan_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毋庸置疑,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工业化时代更加凸显,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之路。《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首次系统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国内外研究者虽然从多个角度探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但鲜有从自然观的视角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解读。笔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及其活动”,这不可避免地就涉及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与自然发生关系是人类想要存活下去的必然条件,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首要问题。最重要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是《德意志意识形态》首先要阐明并始终贯穿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
  本文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然观进行系统解读,力图理清一条清晰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逻辑路线,整理出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核心论述内容。首先,本文以工业化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恶化后果和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为背景,阐述了论文题目的缘由和研究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者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内容,发现了对其自然观研究的不足,以突出本文的创新之处;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指出了重难点和不足。其次,比较地梳理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对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自然观的批判,主要分为对施蒂纳和鲍威尔唯心主义自然观的批判和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批判两大模块,突出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哲学革命。再次,系统地阐明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自然观的核心内容,即人化自然的概念及内容、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的根源、及对其扬弃的途径。最后,借鉴经典,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总结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其他文献
期刊
抗大精神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抗大精神仍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优秀革命精神。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继承和弘扬抗大精神都是我们的责任。抗大精神不仅在实践层面上成功的指导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解放全中国;抗大精神还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层面的信仰和意识形态认同。随着时代特征的变化,抗大精神也体现出了它与时俱进的时
学位
期刊
期刊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战略的提出是对之前农村建设的科学总结和进一步的深化要求。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的要求。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也为新时代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满足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
期刊
在20世纪中叶,英国马克思主义者开始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英国本土化,兴起文化研究的新时尚。雷蒙德·威廉斯是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英语世界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其“文化唯物主义”思想架通历史唯物主义和文化社会实践两个维度,开辟“葛兰西转向”之后文化批判研究的新视野。本文着重研究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的整体性和具体理论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探讨威廉斯是如何走向“文化唯物主义”的
学位
“十大育人”体系中,实践育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高校实践育人的实现形式之一,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塑造功能。充分发挥这种功能,不仅对大学生成人成才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对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价值观有无塑造功能?有哪些塑造功能?以及如何进一步发挥其塑造功能?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展开,除绪论外,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论述志愿服务和价
学位
期刊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及选题意义、概述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第二部分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理论渊源。明确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是在受到古典经济学家的“生产力”动力思想、黑格尔的“绝对理性”动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