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泡混合土在道路结构层中应用的试验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feng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量和交通荷载的日益增加,建设中所存在的高填土路基、软土地基处理、沉降差异、边坡稳定等问题对道路基层和路基的质量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气泡混合土技术应用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进行了气泡混合土的制备与强度性能研究,并创新性的制备出透水性气泡混合淤泥土,对其透水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系统地探讨了气泡混合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和最优配合比,给出了其应用于各道路结构层的使用范围。从微观上分析和阐述了各种因素对强度的影响,运用ANSYS软件建立气泡混合土模型并对分析了受压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对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进行误差分析。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1)在泡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计算方法和试验方法上基础上对气泡混合土和透水性气泡混合淤泥土的配合比设计进行了改进和调整,并制备出了满足强度和密度要求的试样。  (2)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发现影响气泡混合土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原料土掺量、泡沫量、水灰比和试样养护龄期,揭示了抗压强度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在道路结构层中的使用范围,得到7天和28天的气泡混合粘土CBR与抗压强度的关系式。提出了正交试验条件下的气泡混合土最优配合比为:淤泥土(粘土)掺量20%,水灰比0.5,泡沫掺量24g/L。  (3)研究了透水性气泡混合淤泥土的制备,结果表明,影响气泡混合淤泥土强度和透水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砂掺量和水灰比。低水灰比条件下更容易获得透水性能良好的气泡混合淤泥土,此条件下最优的透水性气泡混合淤泥土的配比为:水灰比0.28,砂掺量为40%,减水剂掺量为0.90%,可将其用于公路透水路基填筑。  (4)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内部孔结构,定性研究了气泡混合土的强度微观机理。研究表明:水泥颗粒通过改变原料土的状态增加其强度,水灰比、泡沫添加量、龄期的变化改变了气泡混合土的孔结构和内部水化产物结构。  (5)根据所测气泡混合土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利用ANSYS软件建立对应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得到受力过程中模型应力分布图,发现各组最大应力主要分布在相邻孔隙之间的实体部分,较小应力主要分布在实体尺寸较大的部分。抗压强度荷载下计算得到的最大单位荷载应力相比试验最大单位荷载应力均较小,气泡混合淤泥土误差范围为12.15%~18.73%,气泡混合粘土误差范围为3.15%~12.15%。淤泥土杂质含量高,稳定性低等特点使气泡混合淤泥土误差范围较大。有限元计算模型可以为预测气泡混合土抗压强度提供参考。  研究表明,气泡混合土强度能够满足道路不同结构层使用要求,透水性气泡混合淤泥土可用于透水路基填筑,有利于解决软土地基换填、淤泥资源化利用等问题。
其他文献
流形学习技术比较直观地挖掘出了隐藏在高维数据空间的内在几何结构,已成为高维数据分析、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文档分析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基于流形学习的判别方法
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传热介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然而对于其传热机理的研究至今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结合目前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机理的研究进展,纳米流体中
作为一门专业音乐基础课程之一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长期以来只注重技术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音乐感觉的培养,造成学生理论强于实践——学不能以致用的现象。真正做到将视唱练耳运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对拉动经济增长、缓解城市拥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各大城市新建或在建的线路中,大量应用现代化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保证
随着我国空中交通复杂程度的迅速增加,民航飞行需求和空中交通管制服务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高效管理空中交通流、充分利用空域容量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传统流量管理方法
现代物流强调以合作、集成等方式充分整合企业内外部物流资源,进而为物流用户提供系统化、集成化的物流服务。从服务运营的角度来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可以看作是以物流资源所有
为了保证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教师应该重视历史资料的引入,丰富的历史资料能够助力学生充分认知历史,并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精神,从而实现历史教学有效性。本文基于有效教学实践,对其进
北山成矿带东缘的内蒙古呼伦西白地区近年来发现了多处铌稀土矿床(点),矿床(点)产于二叠纪二长花岗岩外接触带上,矿体赋存于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变碎屑岩内,其形态、产状、规模
现阶段,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正式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无处不在,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但与此同时,计算机硬件故障问题屡屡出现,对人们正常使用计算机办公带来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计算机硬件技术维修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我国是世界上隧道工程数量最多、最复杂的国家,多数隧道处于低照度运营状态。公路隧道环境单调、照度低及空间封闭等特点,使得驾驶员对速度的感知变弱,导致驾驶员无意识超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