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王》存在主义特征解读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ongyo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蝇王》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最成功的一部小说。小说自1954年问世以来,在国内外文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1983年戈尔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更加奠定了《蝇王》在现代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小说内容简单但寓意深刻,以虚拟的未来的一场原子战争拉开故事的序幕。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乘坐飞机往南方逃难,不幸被敌机击落,孩子们被困在荒芜人烟的珊瑚岛上。在没有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情况下,孩子们最初企图点火得到救援,但是后来人性扭曲异化,互相残杀。这部小说不仅关注人的堕落及内心的黑暗,更重要的是关注了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同时小说体现了戈尔丁的写作风格和主题,“以明了的现实主义叙事方法和具有普遍意义的神话,阐明了当今人类的状况。”在思想本质上,戈尔丁和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是一致的,都坚持人本主义。本文主要从世界的荒诞,人类的异化及自由和责任几方面来分析研究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成分,进而挖掘作品的现实主义意义。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章,分析作品中世界的荒诞性,核战争把孩子们带到了荒岛上,后来由于孩子们的非理性和非道德,荒岛变成了屠杀场。本章力求通过荒岛的混乱和孩子们的非理性来说明作品中世界的荒诞性,这与萨特存在主义的观点“世界是荒诞的”相一致。第二章,主要分析作品中人类的异化,包括异化的自我和异化的个人与他人关系。孩子们善良天性受环境影响扭曲异化为野蛮好斗,和谐的相处关系被异化为敌对关系,这照应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异化观”和“个人与他人关系”观点。第三章,主要通过两类自由选择,即自由摆脱社会束缚,和自由保持个性,分析了作品中人物各自的自由选择和承担的责任,体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核心观点“自由观”。总之,《蝇王》中的存在主义成分对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大有裨益,同时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终极关怀。
其他文献
威廉·福克纳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曾在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第七部长篇小说,于1932年10月6日在美国问世,也是作家最重要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翻译工作日显重要,而翻译质量评估也就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本文旨在将德国学者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引入英汉翻译领域。德国学者豪斯创建的翻译质量
亨利·罗斯(1906-1955),美国犹太裔作家。《就说是睡着了》出版于1934年美国大萧条时期,在罗斯毕生的创作中该部作品的问世可谓是美国犹太文学史上的典范。然而,随后该部作品
小说《收藏家》出版于1963年,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巨大成功。然而该小说在英美学术界却是备受争议的一部作品,评论家对它褒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这位多产的加拿大作家多才多艺,集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于一身。作为一个女性主义色彩浓厚的写作领域先锋,她总能以其敏锐的触角准确地捕捉到自己所处时代的社
本文是对辜鸿铭翻译思想的个案研究。 辜鸿铭与严复、林纾并称“福建三杰”,是清末民初驰名中外的文化名人。辜鸿铭的一生致力于东学西渐并极力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尊严,向西
在当今,翻译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国内,翻译研究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关注远远少于成人文学翻译。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一个事实很容易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