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不同损伤平面的脊髓损伤病人在静态坐位平衡时竖脊肌、背阔肌、腹直肌、腹外斜肌的活动水平、动员水平,及其和健康受试者的区别;(2)探讨哪些肌肉哪些在静态坐位平衡时贡献率大,制定有针对性躯干肌锻炼方法。
方法:收集30例脊髓损伤患者和10例健康受试者,分为A、B、C、D四组,A组:患者损伤平面在L1以上;B组:患者损伤平面在L1及以下;C组:患者马尾圆锥损伤;D组:健康受试者。先测四组受试者竖脊肌、背阔肌、腹直肌、腹外斜肌最大用力收缩时的表面肌电信号强度,然后分别采集受试者在长坐位和端坐位下不同负荷方式、负荷等级时竖脊肌、背阔肌、腹直肌及腹外斜肌的表面肌电信号,最后分析时域指标AEMG的变化特征。
结果:(1)脊髓损伤患者最大用力收缩时,平均肌电值比健康受试者弱,损伤平面越高,平均肌电值值越小;(2)双手握重物向前坐位时,竖脊肌和背阔肌的活动高于腹直肌与腹外斜肌;(3)双手握重物向前坐位时,C、D组竖脊肌的活动和动员水平高于背阔肌,A组背阔肌高于竖脊肌,四组受试者腹外斜肌的活动和动员水平均高于腹直肌,腹外斜肌在静态坐位平衡维持有重要作用;(4)双手握重物向前坐位时,竖脊肌、背阔肌、腹直肌及腹外斜肌的活动水平和动员水平均随脊髓损伤的程度增加而增加;(5)增加相同的负荷时,随着脊髓损伤平面的升高,竖脊肌、背阔肌、腹直肌及腹外斜肌AEMG增加显著;(6)随着负荷的增加,对L1以上脊髓损伤患者,背阔肌增加幅度高于竖脊肌,对L1及以下ES的活动水平高于LD;(7)马尾损伤患者竖脊肌、背阔肌、腹直肌及腹外斜肌等躯干肌的活动水平、动员水平与健康受试的相比无显著差别。
结论:(1)L1以上脊髓损伤患者在静态坐位平衡时,四块躯干肌的活动水平高于脊髓L1及L1以下损伤的患者,脊髓损伤平面越高活动和动员水平越高;(2)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与正常人不同的动员水平、活动水平来完成运动任务,提示替代训练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应加强残存肌的训练以替代丧失的功能;(3)腹外斜肌和背阔肌在SCI患者坐位平衡中有重要作用,在脊髓损伤患者临床康复中要加强腹外斜肌、背阔肌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