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治未病”“调气血,治脾胃”思想探讨逆灸对血细胞、TPO、EPO、GM-CSF等的影响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ge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明代高武《针灸聚英》书中有言:“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这是“逆针灸”一词首次在文献中被记载。“逆灸”具体含义是指艾灸的预处理,于机体无病、疾病发生前或发展尚未深入之时,利用艾灸的药物和热刺激预先作用于人体相关腧穴,激发经络之气以达到防病保健、疏经通络、驱风散寒等目的。此种方法以"治未病"为主要理论基础,为逆针灸的防病保健方法之一。大量的文献研究证明通过"逆灸"可防治疾病、强身健体,使得机体免疫功能有所改善。现如今,恶性肿瘤发生率逐年上升,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临床上仍以放化疗为主,但随之出现的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下降以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在临床上仍然未有简捷经济的方法。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过干预与脾胃相关的腧穴补益后天之本,可促使气血化生以及减轻消化道不适症状。许多研究证明采用艾灸的预处理对于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相关疾病均有明显改善作用,而产生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艾灸作用于相关腧穴,刺激并改善经络血流状态、调节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刺激机体产生抗损伤细胞因子等因素有关。基于“治未病”以及“调气血,治脾胃”思想,与艾灸的预处理相结合,本实验选择不同时机、不同穴位采用逆灸和艾灸的方法,观察施灸对小鼠外周血象,小鼠血清中EPO、TPO、GM-CSF水平,小鼠体重、小鼠脾脏、胸腺克重,小鼠脾脏以及胸腺指数的影响,同时观察了背俞穴和足三里的效应差异,初步探讨“逆灸”对骨髓抑制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运用“治未病”思想结合“调气血,治脾胃”思想观察施灸的不同干预时机、不同穴位对于小鼠外周血象中血细胞数量、血清中TPO、EPO、GM-CSF水平和小鼠体重、小鼠脾脏重量与胸腺重量、小鼠脾脏指数与胸腺指数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灸法的不同介入时机和不同穴位选择提供实验依据,为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外周血象和免疫功能的初步改善提供简单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选用SPF级雄性KM小鼠60只,在清洁级实验室中自由喂养5天,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60%。随后对小鼠进行体重测量,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逆灸足三里组、逆灸脾胃俞组、艾灸足三里组和艾灸脾胃俞组,每组10只,使用苦味酸溶液进行染色编号。在小鼠适应性饲养5天后,即开始进行实验。于实验开始第1天进行第一次采血;实验第2-6天对逆灸足三里组、逆灸脾胃俞组小鼠进行施灸(5天),其余各组进行同期抓取、固定(5天),于实验第7天进行第二次采血;实验第8-10天(3天)对模型组、逆灸组(逆灸足三里组、逆灸脾胃俞组)、艾灸组(艾灸足三里组、艾灸脾胃俞组)小鼠进行环磷酰胺(CTX)腹腔注射,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实验第11天进行第三次采血;实验第12-16天对艾灸足三里组、艾灸脾胃俞组小鼠进行施灸(5天),其余各组进行同期抓取、固定(5天),于实验第17天对小鼠称重,进行第四次采血并将小鼠处死,取出脾脏、胸腺。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象中血细胞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TPO、EPO、GM-CSF水平和测量小鼠体重、小鼠脾脏与胸腺重量、脾脏与胸腺指数指标的变化以观察“逆灸”以及“艾灸”对外周血和免疫功能等的影响。结果1.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1)WBC:应用CTX造模后,除空白组外,WBC明显下降,提示骨髓抑制造模成功。实验第17天,模型组、逆灸组及艾灸组外周血WBC均呈现上升趋势,逆灸组上升趋势高于模型组,其中逆灸足三里组更为突出,艾灸组上升趋势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逆灸组及艾灸组WBC逆灸前与艾灸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灸足三里组与艾灸脾胃俞组相比WBC逆灸前与艾灸后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RBC:实验第17天,RBC动态变化趋势分析得艾灸足三里组、艾灸脾胃俞组较逆灸足三里组减缓RBC下降趋势的作用显著;与逆灸足三里组相比,艾灸足三里组、艾灸脾胃俞组RBC逆灸前与艾灸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3)HGB:实验第17天,与模型组小鼠进行比较,艾灸组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HGB下降趋势,但HGB逆灸前与艾灸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小鼠进行比较,HGB逆灸前与艾灸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逆灸脾胃俞组HGB下降趋势几乎与模型组重合,逆灸足三里组明显低于模型组;(4)PLT:实验第17天,除空白组外,各组小鼠PLT呈现上升趋势;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及逆灸组PLT上升趋势均明显,但PLT逆灸前与艾灸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逆灸足三里组相比,艾灸足三里组与艾灸脾胃俞组PLT逆灸前与艾灸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1)EPO:实验第17天,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逆灸组、艾灸组EPO水平均下降(P<0.05),逆灸组较艾灸组EPO水平提升(P<0.05),逆灸组与艾灸组选择脾胃俞穴较足三里穴的EPO水平上升(P<0.05);(2)TPO:实验第17天,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逆灸组、艾灸组均出现TPO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艾灸脾胃俞组TPO水平显著下降(P<0.05);(3)GM-CSF:实验第17天,与模型组相比,逆灸脾胃俞组GM-CSF水平下降(P<0.05),艾灸脾胃俞组GM-CSF水平上升(P<0.05);与艾灸组相比,艾灸脾胃俞组GM-CSF水平下降(P<0.05)。3.(1)体重: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逆灸组较艾灸组小鼠体重下降稍明显,需结合小鼠脾脏及胸腺的克重及指数进行分析;(2)脾脏重量:与模型组相比,逆灸足三里组小鼠脾脏克重上升(P<0.05);(3)胸腺重量:与模型组相比,逆灸组和艾灸组小鼠胸腺克重上升(P<0.05);(4)脾脏指数:与模型组相比,逆灸组小鼠脾脏指数均上升,其中逆灸足三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逆灸足三里组相比,逆灸脾胃俞组及艾灸组小鼠脾脏指数均下降(P<0.05);(5)胸腺指数:与模型组相比,逆灸组及艾灸组小鼠胸腺指数均上升(P<0.05);与逆灸足三里组、艾灸足三里组及艾灸脾胃俞组相比,逆灸脾胃俞组小鼠胸腺指数较高(P<0.05)。结论逆灸足三里组较艾灸脾胃俞组促使WBC上升的作用显著,逆灸足三里组较艾灸组促使PLT上升的作用显著;艾灸组较逆灸足三里组减缓RBC、HGB下降的作用显著。艾灸脾胃俞组较模型组TPO水平显著下降,逆灸脾胃俞组EPO水平最高和GM-CSF水平最低,逆灸足三里组的脾脏指数最高,逆灸脾胃俞组的胸腺指数最高。此结论说明进行艾灸的预处理即逆灸会通过影响外周血细胞的数量和血清中的细胞因子调理气血,通过脾脏及胸腺提高免疫功能,减轻骨髓抑制反应,符合中医“治未病”以及“治脾胃,调气血”理论。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肺部持续存在的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往往诊断为腺癌或腺体前驱病变,这给人们带来极大恐慌及焦虑。虽然处于此阶段的肺部病变可以通过手术根治,但是,由于驱动基因参与GGN的发生,术后仍有结节再发可的能。对驱动基因阳性多发GGN而言,手术清除全部病灶困难大,多次手术花费高昂、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再次手术接受度差。靶向治疗是这类患者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案。然而,靶
学位
背景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失调,从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损害的症候群。近年来,在脓毒症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其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给全球卫生健康事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内毒素是触发脓毒症级联反应的关键因素,内毒素入血后可激活免疫细胞,使其释放大量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引起细胞因子风暴,从而导致休克、器官功能衰竭和继发免疫麻痹。常规治疗措施如抗感染等,无法有效清除血液中大量中大分子炎性介
学位
餐饮废油(WCO)主要产生于家庭、饭店、食堂等烹饪产生的泔水、厨余垃圾、油烟等,是一种价格低廉、应用前景广阔的有机碳资源。WCO高值化利用,是阻止WCO再回餐桌,提高餐饮垃圾附加值,降低环境危害,实现WCO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WCO主要由甘油三酯和游离的长链脂肪酸组成,其中的非极性组分含量高,与煤气化渣浮选的矿物油捕收剂相似;WCO的皂化产品以游离脂肪酸盐为主,与钛铁矿浮选的脂肪酸类捕收剂相似。
学位
背景: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角膜自身可维持促血管生成因子与抗血管因子的动态平衡,角膜在光学上透明,无血管。多种角膜损伤可诱导形成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如自身免疫病、感染、创伤、角膜移植排斥、先天无虹膜、炎症、肿瘤和缺血等。CNV可降低角膜透明度、导致视力受损、角膜水肿,甚至失明,据估计每年有140万人出现CNV,其中12%因此视力丧失。治疗方面,
学位
第一部分 基于宽体探测器CT成像的最佳主动脉瓣重建期相的精准评估背景与目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术前影像学评估的重要手段,也是选择人工瓣膜型号和尺寸的主要依据。先进的成像技术是获取清晰、精准的CT图像的前提,而合适的重建期相CT图像则是精准评估主动
学位
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评价纳米刀消融术在不可切除肝门型胆囊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为不可切除肝门型胆囊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方案。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治疗的36例不可切除肝门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纳米刀消融术联合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的2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将仅行PTCD的1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随访截止至2020年3月
学位
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氧化剂,在化学产品合成、污水处理、造纸、印染等诸多领域都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98%的过氧化氢采用蒽醌法生产,工艺路线长、能耗高、污染大。电催化二电子氧还原反应(2e-ORR)具有低碳、安全、可现场生产等优点。但是要达到工业化应用,2e-ORR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仍有待提高。碳材料具有导电性好、来源广泛、结构和孔道易于调控的优点。但单纯的碳材料对氧气吸附能力
学位
背景与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的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通常表现为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严重影响了BPH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rostate Artery Embolization,PAE)是治疗症状性BPH的新兴微创方法之一,其主要通过栓塞前
学位
随着全球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染料废水大量排放,许多有毒有害污染物进入到水环境中,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威胁。在众多废水处理方法中,吸附法去除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已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硫化纳米铁材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环境修复材料,因其具有反应活性高、去除效果好等优点被用于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但其合成方法存在一些缺点,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方法合成硫化纳米铁材
学位
过氧化氢(H2O2)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100种化学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纸张印染以及污水处理等领域。电催化二电子氧还原反应(2e-ORR)是一种安全、环境友好的生产过氧化氢的方法,但其阴极氧还原反应动力学过程缓慢,限制了商业化应用。目前电化学氧还原制备过氧化氢过程使用的催化剂主要是贵金属材料(Pd,Au,Ag,Pt-Hg等),但是它们的稀缺性和高成本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应用。碳基催化剂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