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现代的日本来,大部分年轻人会想到体育,动漫,电影等一系列与贴近生活的东西。然而我们的祖辈,父辈这些老一辈的中国人说起日本来,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电视剧中挥舞着武士刀的日本军人的样子,抑或是从祖辈传来关于侵华日军的暴行。总的说来,老一辈的中国人,对日本人的印象大都不太好。直至近年,反日事件也是层出不穷,反日情绪也是一点就燃。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特别是同样作为经济,科技强国的并日本,和睦相处,相互促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学习日语文化专业的我认为,日本文化的学习对更加理性,冷静,客观的认识了解日本十分有意义,并且对改善中日关系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说起日本传统文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之一的非武士道莫属了。为了了解日本,特别是明治维新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日本、就必须了解武士道精神。简单说来,武士道精神具有七项品德,分别是义,勇,仁,礼,信,名誉,忠义。接下来,简单阐述下这七项教义。义对于武士来说是至高无上重要的品德。根据孟子的解释,义就是正义之道,正确的路。武士为了成就义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这种勇气就要求有随时牺牲的觉悟。然而,勇并不单单只是鲁莽跟不怕死,真正的勇气时常伴随着对弱者,对比自己地位低下人的仁慈。仁慈是一项很高的品德,仁者总是很有礼仪。同时,礼仪不是拘泥于表面的礼貌,礼让。而是自幼养成的浑然天成的一种素养。贯穿礼的必定是诚,只有诚才能让礼不落于形式,成为虚礼。名誉是武士用其一生所捍卫的花朵。武士与庶民,最大区别就在于在忠孝两难全的情况下,武士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忠。因为武士不同与庶民,肩负着保家卫国的责任跟义务。接下来,对本论文的构成进行阐述,本论文由五章组成。开头的部分,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动机跟意义,还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第一章,为了了解武士道分别阐述了武士的发展历史以及日本的道文化。在明白武士以及道文化后,探究武士道从诞生到灭亡的历史以及各个时期的特征。特别是明治维新之后,武士作的特权身份被取消后的武士道精神值得更深层次的探究。武士道的历史按其特征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为古代到源赖朝开创镰仓幕府。第二期为镰仓幕府时期开始到江户时期第三期为江户时期。第四期为明治维新开始到昭和20年为止。第二章,首先对忠的意思结合儒家经典进行解释。对比中日两国对于忠的不同理解。然后对构成近代日本的骨干《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22(1889)年)所发布的时代背景,过程,影响以及由宪法确立起来的近代天皇制定,逐一进行分析研究。着重对历史上天皇的特性与《大日本帝国宪法》所赋与近代天皇怎样的权利进行探讨。第三章,在明治15(1882)年发布的《军人勅谕》与明治23(1890)年钦定的《教育勅语》、对其各自所发布的时代背景,颁布的过程,内容以及影响进行考察。并且对诏书中关于日本的国体——天皇制以及其忠君爱国的教育进行考察,研究。第四章,首先对新渡户稻造的生平进行考察。众所周知,《武士道》与明治33(1900)年在美国出版后,在当时成为畅销书,之后被翻译成日语,在日本被广为阅读。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多国收到追捧。在研究完作者的生平之后,再探究新渡户稻造写该书的动机,以其该书对当时日本社会的影响。最后,以《武士道》的第九章中忠义一节为研究对象,从忠的解释,对象,范围等角度来研究。第五章,首先与基督教徒新渡户稻造不同的国民道德的提倡者,井上哲次郎的生平进行考察,其次介绍明治40年代左右掀起的国民道德沦这一风潮的含义。接着考察井上哲次郎的武士道论中所体现的忠君爱国思想的含义,以及他宣扬忠君爱国思想的目的。本论文中,同样从忠诚的对象,范围,意思这三个角度对忠进行研究对比。在最后的一节里,简单的总结了本论文的内容,以及对新渡户稻造同井上哲次郎,二人的武士道论中关于忠进行对比。结合当代日本的企业文化,为本论文的结论画上句号。对本论文中阐述不明的地方和遗留的课题也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的部分为参考文献和谢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