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乡二元体制条件下,城中村问题是当前城市化加速阶段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问题,是实现健康城市化、构建和谐社会绕不开、避不得的问题。城中村既表现出违章建筑严重,人口密度高,社会治安差、环境脏、乱、差等负面问题,也在当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角色,弥补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保障、外来劳动力居所等城市公共物品供应不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多数大中城市都进行了城中村改造的研究或实践,往往热衷于总结改造模式,缺乏普适性的改造策略、规划决策的研究。对城中村改造要素的流转没有加以有针对性、前瞻性的疏导、消化和吸收,城中村改造往往治标不治本。一个老的城中村改造完毕,在它的边缘又一个新的城中村诞生了,甚至已经改造为城市社区、现代化城市型居住区也仍然呈现出“城中村”的特征。
本文强调政策措施研究与规划行动决策的融合,提出“模式淡化、策略实用、决策强化”的思想,以苏州老城区城中村为例,在第3章分析了城中村的存在问题和形成的动力机制;在第4章中探讨了城中村规划决策的理论、目标、任务以及决策的主客体关系,研究城中村的土地、建筑、人三大要素的流转,提出土地转制的优越性、重视安置的市场化和考虑外来人口生存条件的思想;本文进一步提出在土地征收、拆迁安置、规划调控、改造方式四个方面的普适性策略,认为城中村改造中应努力避免随用随征、重视国家公权的运用和体现社会公平,应提高城中村地块的土地收益以增强改造的经济性和操作性等;在动力机制、要素流转、改造策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城中村改造规划决策的框架体系、决策因子、决策的关系模型。最后在第5章中通过城中村改造的实证研究,对城中村改造具体规划决策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论证。本文提出的决策主体的直接、间接、影子决策主体的概念、对城中村改造的要素流转、策略建议和行动决策等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创新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