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绝经期又称更年期,是指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完全停止其内分泌功能的一段过渡时期,也是妇女机体从旺盛时期走向衰老的一个转折时期。女性在围绝经期会出现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功能失调等生理特征,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精力逐渐减弱。而这一时期女性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社会职能改变,易出现抑郁、悲观、孤独的心理变化,甚至罹患抑郁症。围绝经期是每一个妇女都要经历的必然过程,而围绝经期抑郁症是此阶段妇女的高发疾病之一。作为一项发病率逐年增长的女性特有疾病,它在临床上受到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大,作为妇女在围绝经这一重要人生阶段的高发精神类疾病,单纯的抗抑郁药物很难达到预期的疗效,同时还会有副作用及依赖性等缺点。研究围绝经期抑郁症中医综合调摄方法,有助于从生理和心理各方面预防该疾病的发生,维护此阶段的广大妇女群体的身心健康,缓解抑郁症所带来的痛苦,也有利于给相应的临床研究提供一个合理全面的中医调摄参考。中医在情志病治疗调理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优势,在辨证论治和形神兼养的理论指导下,中医能通过精神、情志、生活、饮食、药物等多方面手段缓解精神疾病的痛苦,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中此类文献数目颇多,值得进行整理研究。本论文拟将古代中医典籍与现代中医文献相结合,进行有关中医综合调摄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研究。古代文献主要通过咨询相关专家、阅读妇科中医专著、查找情志病中医名家医案,通过关键词检索相关中医古籍数据库等方法获取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现代文献查找主要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围绝经期抑郁症或更年期抑郁症的相关文献,尤其是与中医治疗、调养护理有关的文章,包括期刊、博士硕士论文、会议等文献,通过逐条查阅筛选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在文字工作的基础上,笔者结合临床实际,在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室有目的性地学习了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针灸辨证取穴、针刺手法和按摩手法,在实践中获得了有价值的中医调摄方法。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在阐述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定义及西医、中医的诊断标准,确定该疾病的定义,为接下来的论述打下基础。鉴于此病目前没有确切的中医定义和诊断标准,笔者在基于中医妇科学和中医内科学官方教材对于绝经前后诸证和郁证的认识,结合妇女围绝经期的特殊年龄段和相关特殊生理病理表现,将此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作了较为明确的划分。第二部分主要归纳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将古代与现代医家的认识加以总结归纳,明确这一疾病的生理病理机制。病因从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方面论述,病机分别从古代文献相关病机和现代文献相关病机进行阐论。第三部分通过查阅相关疾病的诊疗标准及官方教材、围绝经期抑郁症知网文献相关统计,分析该病的临床常见基本分型,将分型确立为四种,分别为肾虚肝郁、肝郁气滞、心肾不交、肝郁脾虚,并明确了各个分型的临床表现,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分类思路和要点。第四部分具体论述了该疾病的中医综合调摄内容,从情志疗法、四时起居、食疗药膳、中药治疗、针灸按摩及养生功法五大板块入手,其中情志疗法和四时起居部分采用了普适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阐述,食疗药膳、中药治疗和针灸按摩养生功法这三板块均按照第三部分总结出的四种辨证分型为纲,列举了每种手段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为患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了提高调摄方法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在相关情志调理方法、中药方剂、药膳方以及导引功法之后附以相关对照研究文献或古籍评注等作为依据,使之更为严谨、科学。第五部分对以上四部分研究结果做了总结,明确了该研究的成果和内容。本研究为围绝经期抑郁症初步明确了其中医病因病机,制定了一个相应的临床诊断标准和基本证型,为诊断该病和选取合适治疗方法打下基础。其次通过对围绝经期抑郁症中医综合调摄方法的梳理整合,进行了一个五大板块的调摄研究,涵盖面广,为该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多样化思路。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中医调摄围绝经期抑郁症确有效果,且副作用小无依赖性,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受众人群大,可操作性强。对该病患者采用中医综合调摄方法,结合必要药物治疗,能够起到单纯抗抑郁药物或激素治疗难以达到的效果。对于这一受生理、心理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以整体观为基础,有治未病理念的中医调摄优势尽显,能充分的做到医养结合,为广大女性的健康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