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在越变越小,生活在不同文化当中的人们也离得越来越近,因此翻译就成了至关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通过翻译,我们能够了解其他国家及其文化,也能让其他国家了解我们的文化。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翻译是让中国了解世界,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手段。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作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新闻杂志,其语言和对中国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对外形象的传播影响深远。本文从“中国文化专有项”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析了文化与语言,文化与翻译,以及翻译与跨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 Nord)说翻译即比较文化,源语文本是翻译的出发点,那么是否以源语文化为导向是文化翻译的落脚点,因此作者介绍了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的归化与异化理论,以及中西方关于文化翻译的理论研究,把它作为研究美国新闻期刊翻译中国文化专有项所采用翻译方法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美国新闻期刊中有关中国文化专有项的翻译主要采用了音译,音译加注释,直译,直译加注释这四种“异化”策略,而对于少部分中国文化专有项,为了使西方读者不产生阅读障碍,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美国新闻期刊采用了意译和编译两种“归化”策略。作者以详尽的例证为基础,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分析了每种翻译方法的优劣,并指出“异化”是美国新闻期刊在处理中国文化词时所才采用的主要策略,利于保存汉语的文化韵味,从而达到对外汉语推广,树立民族形象的目的;而“归化”翻译作为一种必要的辅助模式,则有利于缓和文化冲突,增进相互理解,实现跨文化交际。本文作者认为,读者群,新闻作用和意识形态这三大因素造成了美国新闻期刊采用“异化”策略处理中国文化词,而起主导作用的对华意识形态有造成了部分中国文化词的误译与不充分翻译,这对传播中国文化,树立民族形象极为不利。最后作者指出,美国新闻期刊的记者与编辑作为跨文化传播者,不仅要较高的有双语能力和文化知识,更要有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和社会,道德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