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现象,先锋派百年来一直是哲学家、美学家和艺术史家们关注的对象。他们从美学、文化社会学和艺术史等角度对先锋派的独特性做出了美学解释、体制和历史描述,形成了种种先锋派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影响先锋派艺术的生产,同时也为我们识别和理解先锋派作品提供了理论支撑。另一方面,这些理论也受到先锋派创新的驱使不断产生变化。本文将从先锋派问题史的角度出发,对先锋派的形式、自主性及其与技术和市场的关系进行讨论。
第一章梳理了有关先锋派的不同观念。本章首先对先锋派概念的由来进行历史描述,指出先锋派从政治话语领域到美学话语领域的转变中所产生的意义变化;然后着重探讨先锋派理论史上所呈现的各种先锋派观念,力图揭示这些先锋派观念与不同历史语境及其所带来的不同先锋派实践之间的关联。在先锋派理论史上,大体上存在两种解释先锋派的主要思路:一是从美学角度的解释,二是从艺术体制角度的说明。前者主要关注先锋派的抽象形式,强调艺术与大众文化的对立。这一思路在最初赋予先锋派的抽象形式以政治意识形态意义,但随着世界艺术中心的转变,发展出一种纯粹形式主义的倾向,从而把先锋派体制化为现代主义,两个概念没有什么区分。那么,从艺术体制的角度来界定先锋派的理论,首先是对上述审美理论及其先锋派观念的批判,进而强调先锋派的反体制特征,对先锋派和现代主义加以了区分。总之,先锋派是个复杂的现象,也是一个难以界定的范畴。
第二章讨论的是先锋派的形式问题,先锋派及其理论都表明,先锋派之所以为先锋,关键在于它在形式领域的标新立异和开拓创新,这导致先锋派一方面对形式推崇备至,一方面又对形式竭尽毁灭之能事,表现出一种悖论性的特征。这意味着,对于先锋派美学来说,形式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风格、手法和技术问题,作为一个美学概念,它具有很大的“生产性”和“关联性”,它一方面展现了先锋派艺术的基本面貌和特色,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先锋派运动的审美层面和政治层面结合起来。在不同的理论家那里,对先锋派的形式创新存在不同的解释。一种观念倾向于先锋派的纯形式追求,把先锋派的抽象化视为是对艺术的革新,是艺术的进步表现,强调的是艺术本体论。另一种观念把先锋派的新奇形式包括抽象形式视为是对生活现实的反叛和颠覆。先锋派表现出未来主义的、反传统的和反文化的基本文化指向。
第三章是关于艺术的自主性问题。现代美学、艺术社会学和艺术史关于现代艺术的概括,大多是以自主性作为现代艺术的标志。这可追溯到现代美学的奠基者康德。由于受到启蒙运动的感召,康德力图把审美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区分开来,从而提出了审美无功利的观念,确立了审美和艺术的自主立场。韦伯则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提出审美自主性是价值领域分化的结果,表现在审美领域抛弃了对其他价值如宗教和道德的依赖,转向寻求自身的合法化,而这一合法化过程强调的正是艺术形式的美学价值以及审美的救赎功能。对于先锋派的自主性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先锋派是对自主的诉求,一是把先锋派视为是对自主的否定。就先锋派的自主诉求而言,又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从纯美学的角度把先锋派视为是绝对自主的艺术,另一种同样强调先锋派的自主性,但把先锋派对自主的诉求视为是艺术对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否定和批判。就先锋派是对自主的否定而言,先锋派对艺术体制的攻击是一种审美规划,以对自主性攻击的不断失败为基础的,因而先锋派最终有退回到自主立场。这样,从自主的角度看,先锋派既有自主诉求,又有否定自主的倾向。
第四章探讨的是先锋派与技术的关系问题。先锋派作为现代文化艺术运动,诞生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世界,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无所不在,甚至可以说,它深刻地改变了现代社会生活,这也鲜明地反映在先锋派的艺术实践中。先锋派与技术及其科技理性之间的暖昧的复杂关系,成为思考先锋派不可或缺的一个维度。理论家们认为,先锋派艺术的激变与对科技的不同体验相关,从一战前对技术的审美化到一战后对技术的恐惧,先锋派艺术从乐观转向了悲观,从对科技的崇拜转向了对科技及其理性逻辑的批判。正是在这一文化批判倾向的形成过程中,先锋派艺术不断地表现出一种矛盾性和暧昧性,一方面欣喜于科技所带来的艺术革命的可能空间,一方面对科技及其理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以无情的批判。先锋派与技术的关系隐含着一个先锋与大众的隐匿辩证法。
第五章描述了先锋派与市场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商业社会中,文化逐渐被商业化或市场化了。文化产业和大众文化的出现,对先锋派艺术是一种威胁,因为这些艺术所走的路径与先锋派完全不同,它们是彻底市场化的和商品化的,是迎合大众甚至献媚大众的。于是,先锋派作为一种文化运动,就显现出一种特定的姿态或立场,就是拒绝市场和大众,走创新和精英的路线。但是,先锋派所处的特定社会背景是资本主义商业社会,尤其晚近还出现了消费社会,因此先锋派艺术呈现出悖论特征:它一方面表现出抵制商业化和商品化的冲动,即面对艺术的商品化力图保持高雅艺术的理想,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与市场的暗中甚至直接的联系。事实上,许多先锋派艺术家及其艺术品本身就是这个市场的产物,因而也必然受到市场制约。因此,先锋派的激进立场和逐新冲动,有可能转化为攫取市场价值和象征资本的策略。更进一步地说,在市场压力日益增大的状况下,先锋派有可能在文化产业的渗透下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经济部门。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力图说明,先锋派具有悖论性特征,但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先锋派及其理论着重展示的是矛盾的一个方面。在现代性状况下,它们都强调的是先锋派坚持高雅艺术传统、否定和批判现实的一面,而在后现代状况下,则更为关注先锋派的另一面,即它与技术和市场的同谋关系,先锋派由此被宣告终结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商品化和多元文化的并存,先锋派以艺术之名的反叛虽然是终结了,但从文化政治的角度看,先锋派文化则随着各种边缘文化运动的掀起力图找到自己存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