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其在流入地参加义务教育后的升学考试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异地中考的前提是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顺利完成与流入地高中教育的放开;而异地高考的前提是随迁子女高中教育的完成及与当地考生平等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放开,主要表现在招生配额的公平分配上。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平等并不只限于随迁子女与当地考生在招生配额、考分等方面的平等,还必须宏观地考虑全国范围内地域、民族之间的机会平等,必须做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因此,研究异地高考,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招生配额是关键。 本文以影响部属高校招生配额的三个基本因素为主要探讨内容,首先,将其抽象为部属高校招生配额与各省高考报名人口、各省基础教育质量、高校财政来源三者的比例以便于更清晰地阐述理念与实际;其次,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考察与中外之间的比较,分别论述了以人口比例和有利于高校选才为基础的配额原则及招生理念、弱势补偿原则与民族地域公平的理念、地方政府投入换招生指标的原则等涉及改革招生配额的理念;同时,结合对人口流动因素对分省考试与录取制度的影响、高校布局状态对各省基础教育质量的影响、高校财政政策对高校招生计划的影响等内容的具体分析,提出了改进现行招生配额制度的建议。 通过对大量数据与中外案例的分析,研究结论指出,异地高考是处于户籍制度与考试制度之间的边缘性问题;高考改革要从“分省考试分省录取”走向“统一多次考试多元录取标准”,赋予考生选择更多大学的志愿填报机会;招生配额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招生配额的重新设计要分为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两种设计方案,前者主要考虑各省高考报名人口按比例投放,不考虑财政来源,后者需要综合考虑各省人口比例、生源质量、财政来源及属地因素等四项指标。通过招生配额的调控解决异地高考是短期内的策略,长远地看,在户籍制度回归原本、中国人口零增长、区域高度均衡发展之时,异地高考问题将自然消解,招生配额制度也将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