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宫颈病变中诊断为非典型鳞状上皮内瘤变(ASCUS)分流方面临床指导意义。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北京市宫颈癌普查的12万例妇女宫颈刷取物中抽取141名妇女宫颈刷取物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制片分别进行巴氏染色和Feulgen染色,由细胞学医师对巴氏染色片做TBS细胞学诊断,应用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对Feulgen染色片进行细胞扫描诊断。另取适量宫颈刷取物进行HPV检测,并对活检组织进行组织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P16染色。以组织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对计算薄层液基细胞学诊断和细胞DNA倍体分析方法以及HPV检测方法在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及以上宫颈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分析。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上级别评估CINⅡ及以上病理改变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0%,66.67%,36%,77.08%。DNA倍体分析中以≥3个DNA异倍体细胞(细胞核中DNA含量>5c的细胞)作为评估CIN Ⅱ及以上病理改变,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7.78%,83.33%,68.63%,88.89%。HPV检测高危型(HPV16,52,58,68,18,31,33,35,39,45,51,56,59,66,CP8304,53)为阳性标准,其检测结果为敏感性86.67%,特异性29.17%,阳性预测值36.45%,阴性预测值82.35%。结果显示DNA倍体分析系统与液基细胞学相比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PV相比较,敏感性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补了HPV假阳性率高的不足。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发现,P16基因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 Ⅰ,CIN Ⅱ,CINⅢ及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尤其是在宫颈癌组织中,p16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在现阶段国内主要应用的是常规细胞学法进行宫颈癌的筛查,然而对于细胞学诊断为非典型鳞状上皮内瘤变(ASCUS)的临床医生很难作出正确的处理,通过本实验发现DNA倍体分析系统在分流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能够较好地提高宫颈癌普查的阳性检出率。P16可用来作为宫颈上皮的非肿瘤性增生和肿瘤性增生鉴别诊断的标记物,是一种有效区分CINⅡ与CINⅢ的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