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病毒性软化病是家蚕四种病毒病之一,对蚕业生产造成非常严重损失的病害。日本学者Yamazaki等在1960年最早报道家蚕软化病毒,其后该病毒在日本得到广泛的研究。Ayuzawa(1972)首次应用超速离心法从家蚕获得该病的病原一家蚕病毒性软化病病毒(Bombyx mori 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BmIFV)。Kawase等(1980)研究表明该病毒(家蚕软化病坂城株病毒)为细小核糖核酸病毒(picomavirus)科病毒。Isawa等(1998)测定了坂城株BmIFV的全基因组序列,对核苷酸序列的比较(2C、3C和3D等)表明该病毒类似于哺乳动物和植物的细小核糖核酸病毒,但对其基因组结构和系统进化的推测研究表明该病毒与昆虫和植物的细小核糖核酸病毒有进化关系,因此将其定为类似细小核糖核酸病毒。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蚕国,即具有BmIFV最大的可寄生群体,但有关该病毒的分离研究、在我国蚕桑地区的流行状况,以及危害程度等至今未见报导。本文对从中国浙江桐乡蚕区分离的一株疑似家蚕病毒性软化病病毒的非包含体病毒进行了研究。从浙江桐乡收集的具有典型家蚕软化病症的病蚕,解剖取中肠,加磷酸盐缓冲液(pH=7.2)破碎匀浆。用氯仿抽提去除杂蛋白,40%硫酸铵(25℃)饱和度溶液盐析,10700r/min离心30min(4℃)去除杂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40%、30%、20%、10%的梯度,55000×g,2h),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吸收峰特征,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为非包涵体无囊膜,大小约为26nm的球形粒子。从分离纯化的病毒粒子提取病毒核酸,核酸的地衣酚反应呈阳性,二苯胺反应为阴性。将病毒核酸分别用DNase I和RNase A降解,经甲醛变性凝胶电泳分析病毒核酸能为RNase降解,而不被DNase降解,实验表明病毒核酸为RNA。分离纯化的病毒,经12%的分离胶SDS电泳分析,可见该病毒有4个主要蛋白及3个次要蛋白条带与已发表的BmIFV相似,但未见VP4。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2株分泌抗家蚕软化病毒抗体的细胞株4E12、3G3,并对他们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做了初步的鉴定。用辛酸—硫酸铵方法纯化的单克隆抗体4E12和3G3的腹水蛋白质浓度分别为:2.252mg/ml和2.438mg/ml;抗体类型及亚类鉴定结果表明,4E12和3G3的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IgGl;2株单克隆抗体腹水的间接ELISA效价均达10-6以上。TAS-ELISA测定表明,2株单抗仅对BmIFV有特异性反应,而与家蚕浓核病毒(BmDNV)无特异性反应。用Western blotting对2株细胞分泌的单抗鉴定,表明它们的靶蛋白都是BmIFV的结构蛋白VP1(35kD)。利用制备的单抗建立了抗原包被的间接ELISA检测BmIFV方法,对浙江省桐乡蚕区的病蚕样本检测表明,该病在该区感染流行较为普遍。本文首次从中国浙江省桐乡市蚕区分离和初步鉴定了一株家蚕病毒性软化病病毒(BmIFV-CHN001),建立了基于免疫学的检测方法,并对该病毒引起的病害流行状态作了初步的调查,这些研究也将为深入研究该病毒的特征,以及养蚕生产中控制该病害的流行等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