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循环塑性变形制备镁基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94953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间化合物Mg2Si具有高熔点(1085℃),低密度(1.99×103kgm-3),高弹性模量(120GPa),高压缩强度(1640MPa),低膨胀系数(7.5×10-6K-1),作为增强相广泛的应用于高性能镁合金的研究中。本文采用多次循环塑性变形方法制备了原位自生Mg2Si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原位自生的Mg2Si增强相具有颗粒细小,表面洁净,与基体界面结合强度高等特点。采用金相显微镜、SEM(扫描电镜)、XRD(X射线衍射)、EDS(能谱分析)和DSC(热分析仪)等检测分析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以及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   多次循环塑性变形技术从两方面对复合材料起到了强化作用:第一,多次循环塑性变形可有效的细化及均匀分散增强相Mg2Si,而且塑性变形次数越多,效果越好;第二,多次循环塑性变形可细化复合材料基体晶粒尺寸,随着塑性变形次数的增加,基体合金的晶粒尺寸明显减小,当塑性变形次数为200次时,晶粒最细小,其平均晶粒尺寸为1.8μm,较未经多次循环塑性变形的样品减小了81.6%,之后随着多次循环塑性变形次数的增加,晶粒有长大的趋势。通过对不同Mg2Si含量的复合材料组织的观察发现,Mg2Si含量较高时,为使其细化及均匀分散需要配合的塑性变形次数也较多。最终结果为:当塑性变形次数为200次,Mg2Si含量为8.1wt%时,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394MPa,屈服强度为363MPa,延伸率为5.5%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变化主要是塑性变形过程的晶粒细化、挤压时的动态再结晶相互作用的结果,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细化主要是由于在变形过程中形成的位错胞转化成小角度晶界,之后,小角度晶界演变为大角度晶界,从而达到细化晶粒的作用。通过TEM及HREM对Mg2Si形貌的观察分析,发现固相原位自生的Mg2Si颗粒由几个不同位相的晶粒组成,晶界清晰可见,即得出Mg+Si=Mg2Si的反应机制为形核长大,与热力学计算结果相一致。还发现Mg2Si和Mg之间界面结合良好,没有其他的反应产物。通过HREM分析得出了界面处二维点阵投影像,通过计算及标定揭示了原位合成的Mg2Si颗粒与镁基体之间为共格的关系,其晶体学取向关系为(220)M。2Si//(1011)M。[001]M。2Si//[0111]Mg。   Mg2Si/Mg-5Zn-2.5Er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次循环塑性变形及热挤压引起的晶粒细化,可提高材料的强度及延伸率;第二,第二相的强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界面强化,其次是第二相对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以及由于Mg2Si与基体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几何形状存在差异导致复合材料内部产生较高密度的位错区,从而提高了位错运动的摩擦阻力,使材料的强度提高。通过计算发现,多次循环塑性变形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细晶强化作用最为明显,相比较细晶强化,其他强化作用较小,说明在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优化工艺,可以提高其他各种强化机制的强化作用。
其他文献
大庆油田大部分采油区块的油井采出液综合含水率已经超过85%,与油田开发初期、中期的采出液和采出水相比,这些高含水采出液的性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油水分离的速度明显变慢,增加了
近年来,ZnO作为新一代Ⅱ-Ⅵ族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蓝光-紫外发光二极管及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但是,同其他宽禁带半导体相似,ZnO的p型掺杂非常困难,严重限制了ZnO作为新一
分子导体领域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史中,获得了120余个各种类型的超导体,成就瞩目。在各种类型的超导体中,TTF(Tetrathiafulvalene)及其衍生物型分子导体是其中成果最为丰富的
学位
浸润性能是固体表面的一种重要的特质,它主要由表面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成分来决定。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工业生产中,浸润性能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超疏水性能因为其特
学位
浦东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面貌、人民素质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城市的排水泵站、排水管道等排水设施也发展迅速。目前全区已建有雨污水泵站约140座,雨污水
草长莺飞,拂堤杨柳,4月的中国大地和我们都在恢复生机.可是,有些人再也不能笑着说一起踏青去了,他们不是一个个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可是,这个世界的其他地方,开始病毒
期刊
石墨烯是由sp2杂化的碳原子紧密排列而成的蜂窝状晶体结构,因其独特的单原子层二维晶体结构而集众多优异特性于一身。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MPCVD)因沉积温度低、基底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