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今天,护理与法律紧密联系在一起。2010年卫生部出台“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明确要求“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在2011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则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依法监督力度,保障护士合法权利,规范护理执业行为。而近年来医疗护理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加强护理队伍的法制建设,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实习护生作为护理工作的后备力量,了解其法律需求,增强其法律认知至关重要。目前关于护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护理教育者的的关注,但对此内容的研究方法上多为问卷调查,内容上多针对个别卫生法律法规知识,个别研究针对护理本科生提出了法律课程设置的方案,未见访谈研究,也未见较全面的卫法知识的调查。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实习护生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需求和认知现状,探讨各因素与实习护生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认知的相关性,分析实习护生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认知的影响因素,为学校加强护生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完善相关法律教育和临床带教中融入法律知识提供参考依据,保护实习护生职业安全。方法:对乐山眉山两市6所实习医院的336名实习护生,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以卫生部官方网站公布的卫生法律法规为依据,在查阅文献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主要参考李志辉《护士卫生法律法规知识问卷》、贾翠平《护士对医患关系及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知晓情况问卷》,并结合本课题研究目的,自行设计《实习护生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认知及需求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的Cronbach’a系数为0.870,重测信度为0.820;CVI为0.821。问卷分三部分:一般资料问卷;实习护生卫生法律法规知识需求问卷;实习护生卫生法律法规知识问卷。其中一般资料问卷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学历、实习单位等级、学校学习课时、医院学习课时等基本情况;实习护生卫生法律法规知识需求问卷内容为学习必要性、学习重要性、学习目的、学习途径、学习内容、对卫法的关注度、影响关注度的原因、学习主动性、医疗纠纷的经历等,问卷7-15题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法,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得分越高,需求程度越高,设两个开放性问题了解护生是否有其他关注的内容;护生卫生法律法规知识问卷由《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药品与麻醉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侵权责任法》、《传染病防治法》六个分问卷组成,共50个条目。所有的条目均为单项选择题,共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评分标准为回答正确计2分,错误计0分,得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知识掌握越好;得分越低,代表知识掌握越差。对所搜集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通过非结构式访谈法对实习护生进行访谈,挖掘实习护生在卫法学习过程中更深刻、全面、真实的体验,对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步骤为:仔细反复阅读访谈资料;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升华出主题概念;将整理结果返回受访者处求证。结果:(1)实习护生对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需求程度较高,88.3%(286名)的实习护生认为有必要学习卫法知识;实习护生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目的前三位为更好的保护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好的适应临床,小部分实习护生表示对相关内容感兴趣;学习途径前三位为专题讲座、学校教育、大众媒体;需要学习的卫生法律法规前三位为《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实习护生卫生法律法规知识问卷总分为100分,护生总得分平均分为57.23士8.54,未达及格水平,总体认知水平较低;对实习护生的性别、年龄、学历、实习单位等级、学校学习时间、医院学习时间、学习主动性、对卫法关注度、法律纠纷经历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学历、医院实习时间对卫法认知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3)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得出:护生风险意识差;学校卫法基础教育不扎实;实习工作忙、杂,带教老师卫法知识传授不足。结论:(1)实习护生对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需求程度高;(2)实习护生对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学历和医院学习时间是其主要影响因素;(3)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认知较低的原因为:风险意识差是影响其法律知识的根本原因,卫法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影响护生法律知识掌握的重要因素,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是护生法律知识掌握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