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深入,中国上市公司的自主权越来越大,进行的投资活动也日渐丰富。但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管理体系依旧不够完善,同时上市公司管理层还出现了一系列非理性投资行为,这些都导致中国上市公司出现了投资效率偏低的问题。同时,根据已有研究,上市公司的股票流动性能够对公司价值、代理成本、资本结构和管理层薪酬激励等因素产生明显作用。因此,本文从二级市场上股票流动性的视角出发,寻找合适的中介变量,以此来理解一级市场上企业的投资行为。经过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了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是股票流动性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正相关。第二个假设是资本结构在股票流动性和投资效率之间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
本文以2015至2018年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首先用新增投资预测方程,得到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水平。其次,以所得的非效率投资水平为因变量,以选取的四种流动性指标作为主要自变量,探讨了股票流动性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再次,建立递归方程,检验资本结构在核心变量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最后,对主要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用双向因果关系和分组检验两种方式来证明计量结果的稳健性。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模型出现反向因果关系,本文模型中使用的是滞后一期的股票流动性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股票流动性与投资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资本结构变量的确在二者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支持了前面做出的两个假设。当股票流动性越高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低,非效率投资越少,投资效率也越高。此外,研究还发现,相比托宾q值,营业收入增长率能够更好地拟合上市公司新增投资的数量;衡量市场宽度的流动性指标比衡量市场深度的流动性指标能够更好拟合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指标,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对价格指标的反应比对交易量指标的反应更加敏感。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建议政府从股票市场的交易机制、监管力度、服务水平和主体培育等方面进行改进,利用好企业资产负债率这一变量的中介效应,通过改善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水平,以此来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
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对资本结构中介效应的验证,以及对衡量股票流动性的四个指标的比较结果。资产负债率在股票流动性与投资效率间的中介效应得到证实,推进了对流动性影响投资效率具体路径的研究;衡量流动性的价格指标能够比衡量流动性的数量指标更好地拟合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指标,且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对价格指标的反应也比对交易量指标的反应更加敏感,为利用股票流动性提升投资效率提供了更细化的思路。此外,本文还发现,营业收入增长率比托宾q值更贴合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发现,为研究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提供了更合理的相关指标。
本文以2015至2018年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首先用新增投资预测方程,得到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水平。其次,以所得的非效率投资水平为因变量,以选取的四种流动性指标作为主要自变量,探讨了股票流动性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再次,建立递归方程,检验资本结构在核心变量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最后,对主要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用双向因果关系和分组检验两种方式来证明计量结果的稳健性。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模型出现反向因果关系,本文模型中使用的是滞后一期的股票流动性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股票流动性与投资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资本结构变量的确在二者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支持了前面做出的两个假设。当股票流动性越高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低,非效率投资越少,投资效率也越高。此外,研究还发现,相比托宾q值,营业收入增长率能够更好地拟合上市公司新增投资的数量;衡量市场宽度的流动性指标比衡量市场深度的流动性指标能够更好拟合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指标,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对价格指标的反应比对交易量指标的反应更加敏感。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建议政府从股票市场的交易机制、监管力度、服务水平和主体培育等方面进行改进,利用好企业资产负债率这一变量的中介效应,通过改善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水平,以此来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
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对资本结构中介效应的验证,以及对衡量股票流动性的四个指标的比较结果。资产负债率在股票流动性与投资效率间的中介效应得到证实,推进了对流动性影响投资效率具体路径的研究;衡量流动性的价格指标能够比衡量流动性的数量指标更好地拟合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指标,且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对价格指标的反应也比对交易量指标的反应更加敏感,为利用股票流动性提升投资效率提供了更细化的思路。此外,本文还发现,营业收入增长率比托宾q值更贴合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发现,为研究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提供了更合理的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