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超声骨传导人工听觉装置是一种将语音信号经过超声调制以骨传导的方式直接提供给耳朵后面的乳突骨,而感知声音的装置,这种方式屏蔽了常规的听力通道,使人类的听力能够达到超声领域.使用这种装置能够让中耳损伤和神经性耳聋患者听到声音.为深度耳聋患者带来了福音.在中国,深度耳聋患者约有2000万人,其中,7岁以下儿童约80万人,尽管配戴助听器可以使部分患者获得或改善听力,但是仍有很多双耳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不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声骨传导人工听觉装置是一种将语音信号经过超声调制以骨传导的方式直接提供给耳朵后面的乳突骨,而感知声音的装置,这种方式屏蔽了常规的听力通道,使人类的听力能够达到超声领域.使用这种装置能够让中耳损伤和神经性耳聋患者听到声音.为深度耳聋患者带来了福音.在中国,深度耳聋患者约有2000万人,其中,7岁以下儿童约80万人,尽管配戴助听器可以使部分患者获得或改善听力,但是仍有很多双耳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不能够通过带助听器或药物治疗来恢复听力,目前仅有的手段是为患者移植电子耳蜗.但电子耳蜗虽然在国外已经应用的很好,但是在中国价格昂贵,难以为广大患者接受.而本设备价格比电子耳蜗便宜得多,开发一旦成功,便可广泛有效的为大部分深度耳聋患者排忧解难.超声骨传导听力现象发现的较早,但超声用于作为治疗耳聋的装置的研究,却始于1991年,直到2000年2月,美国生产的超声骨传导听觉装置才正式面世,深度耳聋患者配戴它的语音识别率基本达到人工耳蜗的程度.近日,在中国已经有产于美国的类似产品出售,也有一些此类产品的测试文章发表.但在国内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文章.因此,该设备的开发势在必行.移频算法是开发中关键技术,该设计以听觉系统、听觉的机理、语音信号处理技术、超声信号等知识为基础,开发了一种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的新型移频算法,并且将其处理结果与已有的调幅算法处理结果相比较,提出改进方案.并且开发出试验移频效果的硬件平台以及进行处理的软件辅助环境,为超声人工骨传导设备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设备尚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希望广大专家学者给出宝贵意见.
其他文献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Laserspecklecontrastimaging,LSCI)广泛应用于脑、皮肤、视网膜、关节病和及肠系膜等生物组织的二维血流变化和药物效率评估中。同时,LSCI已成为研究生物组织血流功能反应和病理机制的重要研究工具,相较于其他技术,激光散斑衬比成像具有快速成像、高时空分辨率、无需扫描就能实现大范围二维流速监测,为研究组织功能活动提供重要工具、阐明疾病机制等优势,对于血液动力
肝癌是我国死亡率仅次于胃癌、肺癌的第三大恶性肿瘤,而且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肝癌隐匿性强、早期症状不明显且预后效果较差,早期诊断和治疗是目前降低其死亡率最有效的措施。肝脏病理图像是诊断肝癌的金标准,通过肝脏病理图像对病人进行诊断需要依靠临床医生丰富的经验,而在面对大量的病理图像诊断时,医生很容易由于疲劳和经验不足而出现误诊或漏诊。因此本文尝试通过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来辅助医生对病人进行诊断,为医生提供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nvitrofertilizationandembryotransfer,IVF-ET),俗称试管婴儿,发展至今已经为许多不孕不育患者解决了难题。提高胚胎移植的着床成功率是试管婴儿技术的关键。目前对试管婴儿早期胚胎着床潜能的评估主要是对D3天卵裂胚医学图像的形态学分析,通过观察卵裂期胚胎图像中卵裂胚细胞数目、胚胎的碎片程度、卵裂胚是否均匀以及是否含有空泡等。形态学特征的弊
实验目的 本论文致力于构建兼具骨组织细胞电刺激修复功能的过氧化氢和乳酸多功能生物传感器,实现对于骨骼肌疲劳性疾病如骨组织长期劳损、疲劳性骨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一体化。我们首先通过聚合增强边缘功能化球磨法、模板辅助电化学沉淀法等方法制备了具有高电化学活性的聚苯胺化石墨烯(PAG)纳米线阵列。然后在此基础上组装生物电极,实现对于过氧化氢(H2O2)和乳酸等组分的高灵敏度检测,并能通过电极的应用与电场
由于日益增长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清洁能源技术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水裂解和燃料电池被认为是解决这两个问题最有效且环保的方法。当前对于水裂解和燃料电池技术来说,主要的挑战是设计高效且花费低的催化剂来催化析氢反应(HER)和氧气还原反应(ORR)。贵金属Pt或Pt基催化剂已经展现出优秀的析氢和氧气还原催化活性,但是由于其价格昂贵、储量有限,很难应用于大规模的商业生产。而且,在碱性的ORR过程中,贵
分诊是护理人员或导诊人员根据患者的主诉及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按照患者疾病的轻重缓急进行初步诊断、分配专科及安排就诊顺序的过程。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医疗保险的普及,医院就诊人数逐年明显增加,因此准确分诊显得尤为重要。大型综合医院专业及科室设置十分细化,而患者医疗知识缺乏,就诊前不知道挂哪个科室号,有的挂错号后重新排队挂号,浪费时间、财力和精力的同时,甚至延误救治时间,易引起医疗纠纷。 据201
由于对人类DNA结构变化的理解有所提高,人们怀疑所有人类99.9%的遗传同一性。在过去的近十年中,基因拷贝数变异范围极为广泛,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现有的遗传变异信息主要来源于多个数据库,单一的数据库无法也不能完全“描述”基因拷贝数变异,由于研究的方向及应用目的,部分变异甚至在所有的数据库中无法确认。目前只要引用数据库都是国外的数据库,国内自己的数据库资源匮乏,这导致了一些人群不同、地域不同的遗传变异
DNA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合成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纳米科学与生物材料领域的融合。随着DNA折纸术(DNAorigami)的提出与发展,各种复杂的二维、三维DNA纳米结构已经被制备出来。这些纳米结构的合成表明此技术可以在肉眼不可见的纳米尺度进行非常精确的调控。目前,基于DNA分子的易修饰性、可寻址性和极好的生物相容性,DNA纳米结构已经在材料及生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在DNA分子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脑缺血损伤造成的大脑损伤区中,血管的再生重构是一个复杂的四维时空过程,了解其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再生血管的特性对于损伤的治疗和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过程的调控模式是近年来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旨在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纳米二氧化钛(TiO)胶体,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其进行了表征.抗菌试验结果表明,纳米TiO具有良好的抗菌特性.同时,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HA)晶体,并用IR、XRD、透射电镜(TEM)分析和表征了HA晶体.合成的纳米HA晶体有与自然骨磷灰石晶体十分类似的组成、结构和形貌.刚合成的磷灰石沉积物比存放一段时间后的反应活性高,水热处理温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