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建设进入现代化的进程中,善治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强调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的善治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而预算作为政府政治运作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可以在定程度上指引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渐进式前行。随着互联网等现代社会的发展,公民民主意识逐渐觉醒,对服务要求也不断增强,民间团体、媒体力量的发展等,这些无不对政府的服务供给不足、腐败等现象提出了尖锐批评与挑战。而政府活动和公共服务都与公共资金有着紧密联系,因而公共预算也就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改革核心领域。所以将作为纳税人的公民的意愿引入到公共预算过程中形成“参与式预算”,这在公共建设、民生等领域的公共预算中会有一个很大的应用空间:让公民参与讨论和决策,让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加符合公民的利益与需要,使纳税人的钱真正用在纳税人身上在过去的近十年中,中国政府预算改革主要将重点放在技术层面,如零基预算改革、库集中支付改革、政府采购改革等。但在现代社会里,公共预算更具深度的问题应是如何处理预算与民主治理间的关系;如何在现有的预算制度基础上唤醒民主基因。因此,近些年来在地方一级层面的公民参与公共预算改革已成为一个全球治理变革的普遍趋势,中国一些地方政府也相继开始实施参与式预算改革,并形成了一定的操作模式。本文以公民参与公共预算使之更为科学化与民主化为研究目的,结合着国内外的参与式预算的实践情况,采取以浙江省温岭市、江苏无锡、哈尔滨市、上海徐汇四地参与式预算的案例进行研究,将各自参与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对在公民参与公共预算时出现的公民参与积极性和技能、参与的项目选择、参与执行力等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委托——代理、交易费用等理论提出提高公民参与能力,合理选择项目等措施建议,为公民参与公共预算进行了一个初步的考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