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小麦和水稻是我国的两大粮食作物,赤霉病菌(Fusarium spp.)和稻曲病菌(Villosiclava virens)分别是其重要病害,二者均产生毒素,对农作物的品质和安全造成威胁,本论文针对这两种病害开展了一些研究。1、2019年从浙江省部分地区分离到386个赤霉病菌株,随机选择32个菌株鉴定菌种,结果均为亚洲镰孢菌(Fusarium asiaticum);经测定,分离菌株中多菌灵抗性(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和水稻是我国的两大粮食作物,赤霉病菌(Fusarium spp.)和稻曲病菌(Villosiclava virens)分别是其重要病害,二者均产生毒素,对农作物的品质和安全造成威胁,本论文针对这两种病害开展了一些研究。1、2019年从浙江省部分地区分离到386个赤霉病菌株,随机选择32个菌株鉴定菌种,结果均为亚洲镰孢菌(Fusarium asiaticum);经测定,分离菌株中多菌灵抗性(10 mg/L)菌株占18.65%;4种目前市场主推杀菌药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戊唑·咪鲜胺微乳剂、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的抑菌效果都良好;对上述4种杀菌药剂进行两两混配,“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的抑菌作用最强。2、利用农杆菌转化体系获得了1127个稻曲病菌转化子,从中筛选到28个菌落形态异常的转化子,54个生长速率减慢的转化子,6个生长速率提高的转化子。6株生长发育异常突变体对Na Cl、Congo Red、Sorbitol、SDS、H2O2等胁迫条件下的耐受能力也有所变化,从中筛选到2株生物量显著增加但不产孢的突变体(T682、T721)、1株生物量显著减少的突变体(T149)、1株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减轻的突变体(T806),其中突变体T721和T806对嘧菌酯的抗性获得显著提升。3、利用HiTAIL-PCR克隆了13个稻曲病菌转化子中T-DNA插入位点的右边界侧翼序列,精确定位了3株突变体(T176、T682、T806)的T-DNA插入位置,其插入位点相关基因的功能目前仍未知,推测突变体T682的插入位点相关基因UV8b_00978和UV8b_00979、突变体T806的插入位点相关基因UV8b_05098和UV8b_05099的功能可能与这两个突变体改变的性状相关。综上,本论文对赤霉病菌的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用药高效防病提供依据;构建的稻曲病菌突变体,进行的突变体筛选以及T-DNA插入位点定位,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稻曲病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梨属(Pyrus L.)植物属于蔷薇科(Rosaceae)落叶果树,在中国是继苹果、柑橘之后的第三大果树。梨有机酸含量是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是决定果实口感的关键因素。梨不同种类和品种之间有机酸含量差异较大。探索与果实有机酸关联的分子标记,从而在分子水平上了解其遗传特性,对加速育种进程、培育高品质梨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筛选出高质量SNP标记对三个梨杂交群体进行亲缘关系鉴定,将
土壤盐渍化是限制全球作物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将长期威胁粮食安全和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指示,“要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因此,阐明作物耐盐机制和培育耐盐作物品种,对于改良和利用盐碱地资源以及保障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一方面以全球大麦(Hordeum vulgare L.)微核心种质和遗传转化常用品种黄金希望(Golde
本研究通过控制黄茶“闷黄”工艺的时间和通气条件,利用浙农113品种鲜叶制得黄茶样品22个,对其感官品质、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充分研究,探究闷黄过程中感官品质和香气组分的动态变化、不同闷黄程度的香气标志物以及闷黄过程中氧气对黄茶香气物质的作用。结果如下:(1)对比通氮气、空气、氧气闷黄茶样的感官审评结果发现,氮气能够有效抑制黄茶闷黄风格品质的形成,品质上更接近于绿茶,且闷感不明显,总体香气较低。通氧气
杨梅(Morella rubra Sieb.et.Zucc.)是我国特色水果之一,新鲜的杨梅果实香气宜人,风味浓郁,酸甜多汁,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有机酸,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但杨梅成熟与采后贮运期间呼吸剧烈,常因“酒味”重而影响消费者品鉴。果实“酒味”通常是乙醛和乙醇过度积累的结果,在乙醇发酵途径中PDC和ADH对乙醛和乙醇的积累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乙醛和乙醇积累与PDC和ADH表达的规律对杨梅产业
芥子油苷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的含氮含硫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芥子油苷及其降解产物不仅参与植物先天免疫,还是芸薹属蔬菜特殊风味的来源,其中异硫代氰酸盐类降解产物具有较强的抗癌、防癌和抗炎症等功效。芥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lboglabra)是一种中国特产的芸薹属蔬菜,其食用器官叶片、茎和芽菜等都含有芥子油苷,且以芽菜中芥子油苷的含量最为丰富,是新兴的芥蓝绿色经济高效生产
猕猴桃为肉质根,根系浅,对涝害敏感。随着全球变暖,涝害越发频繁,严重制约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培育猕猴桃耐涝品种成为产业的迫切需求。猕猴桃响应涝害的分子机制研究有助于快速、高效选育抗逆品种。本文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系列中不耐涝品种‘东红’为试验材料,模拟田间涝害胁迫后,通过逆境生理指标测定、转录组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试验,筛选并验证响应涝害胁迫的关键基因,探
红茶香气类型多样,香气物质丰富,烘焙提香技术常用于改善茶叶品质,尤其有利于茶香进一步激发。本研究基于茶叶感官审评和香气定量描述分析(QDA)方法初步探究红茶在提香过程中香气品质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改良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90℃提香1~7 h和未提香的滇红、恩施红茶进行香气物质检测分析,利用热图聚类(HCA)和多重因子分析(MF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香
甘薯茎根腐病是由达旦提狄克氏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近年来在我国甘薯种植区相继发生,为害严重,对甘薯产业的发展构成了威胁。为了防治该病害,本文通过田间调查、病原菌分离和鉴定、生物学特性分析及病原菌侵染寄主的细胞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研究了病原菌致病的特性。在此基础上,从当地发病农田中采集了土样,筛选了拮抗菌株。通过拮抗菌株对病原菌的拮抗活性测定、菌株鉴定、脂肽化合物化学结构的分析、生物膜形成和运动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