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车辆红外线轴温探测技术的研究与改进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vhfdv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外线轴温探测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铁路车辆轴温动态自动监测。该系统具有自动计轴计辆、自动测定轴温并进行热轴判别、自动滚滑判别和识别客货车辆、自动报警等功能,通过微机联网通讯,实现热轴跟踪和集中管理。能有效地防止列车热轴、切轴事故发生,确保铁路列车运行安全。 但目前采用的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普遍存在着抗阳光干扰能力较弱、探头角度位置不佳、不能适应列车高速运行等问题。为此,本文从作者多年从事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使用、维修、管理实际经验出发,结合济南铁路局济南西车辆段的具体使用状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投入了现场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1.首先分析了铁道车辆红外线轴温探测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指出了目前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对阳光干扰造成热轴误报问题,从提高设备软件识别能力和提高值班员业务水平及工作责任心两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3.针对国内列车普遍采用滚动轴承轴箱的现状,对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探测点的位置进行了优化研究。 4.对适应高速运行列车的光子探头工作原理进行了探讨研究。 5.最后对现场使用情况进行了总结。 本文重点对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最佳探点进行了研究,并在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中投入实际使用,有效地提高了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准确率。改进后的系统于2006年10月在济南铁路局济南西车辆段投入正式使用。从现场使用效果来看,改进后的系统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大幅度地减少了热轴误报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列车的运行安全性。
其他文献
降低电力系统网损对于提升输电线路传输效率与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显著意义。当前工业界采取的网损优化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基于节点注入功率调整的方法与基于网络拓扑结构优化的方法,其中,后者由于不需要新增任何设备与调整控制变量数目较少而具有优化时间与投资节省方面的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奇的电力系统网损二阶段网损优化方法,该方法在网损优化的前提下能够满足优化后的电力系统安全与运行约束条件。在方法的第一阶段,
飞机电力系统作为多电飞机的核心系统,成为航空界的热点研究领域。然而我国民用航空电力系统的起步较慢,研究水平相对较低,同时西方领先水平航空公司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迫使
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了解决天线与机身难以共形的矛盾,实现飞机蒙皮结构与天线器件的一体化设计,逐渐形成了共形承载天线的概念。本文研究一种新型的共形承载天线,用电
学位
接地电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作为接地网的重要参数,是影响变电站接地网安全的重要因素,对接地电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的计算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重点对采用垂直接地极进行变电站接地网降阻的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得出最佳的增设垂直接地极降阻方案。对于现在接地网中均匀地网电位分布和降低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的要求,对于水平地网不等间距布置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达到地网相同安全标准的情况下,应采用不等间距布置
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机械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般的机械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这就要求机械系统向小型化微型化方向发展。微电子机械系统(Mic
随着工程结构的复杂化,钢筋混凝土梁在结构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多,由于施工过程以及服役期间荷载和环境等的影响,钢筋混凝土梁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微小裂纹,这些微小裂纹在外荷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开关电源的应用涵盖了电镀行业、冶炼行业、焊接切割行业等诸多工业领域。在上述各个领域中,作为能量转换和供给设备的开关电源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在电源的容量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既要求电源系统的功率密度要尽量的大,又要求系统的可靠性要尽可能的高。对于扩大电源的容量,以前的集中式大容量供电系统正逐渐被模块化的电源串并联组合系统所代替。本文结合某公司高压直流电源的
随着控制科学、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交叉渗透,基于网络的各种控制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最近几年来,随着无线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负荷不断增加,伴随着环境对于新建发电厂、铺设新网络等方面的限制,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点迫近其稳定极限。在这种重压条件下,电力系统的非线性特性表现得愈加明显,使得重载系统和轻载系统所表现出的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差距很大。因此,在这种高负荷水平的运行状态下,运行人员更加需要与各种运行条件相对应的实时的静态安全评估结果。本文通过算例测试发现,目前被工业界使用的在线静态安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