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三分之一,年种植面积约1亿亩,年总产超过1200万吨,是我国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农作物。目前,在我国的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仅34.5%的情况下,油菜可以利用长江流域丰富的冬闲田生产,不与粮食争地,发展面积可达1.5亿亩,是我国发展潜力最大的油料作物,在国家食用油安全战略中地位十分重要。2001年以来,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审定的油菜品种数量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培育了一批适宜大面积推广的品种。从2001-2010年国家审定的冬油菜品种区试结果看,除生育期外的其他所有性状均有改进,产量在所有性状中增幅最高。产量性状中单株角果数、品质性状中芥酸、农艺性状中分支部位的变异系数相对较高,上述因子是遗传力相对较低、性状值较易改变的因子;在3个产量因子中,单株角果数变化趋势同于产量,而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在不同年份变化不大,产量增加可能主要来自单株角果数的增加;在3个品质性状指标中,芥酸、硫甙逐年下降,表明我国“双低”油菜已逐步普及,含油量逐年增加但增幅不大,提高含油量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在农艺性状中,株高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生育期则表现为波浪式上升,尽管增幅不大,但应引起注意;从2001-2010年推广面积较高的典型品种来看,均属“双低”品种,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稳产性好、品质稳定等高产高油特性;从主要性状相关性分析结合看,每角粒数、千粒重、含油量、分枝数、生育期等性状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菌核病及其指数、病毒病指数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余性状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从通径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进行油菜高产育种时仍要以3个产量因子为主,同时兼顾含油量、分枝数、稳产性、生育期等4个性状的选择。综合分析,今后应继续将提高单产、含油量、抗病性、抗逆性、早熟性、抗倒性和抗裂荚性等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创新育种材料和高效育种方法,选育早熟、高产、稳产的机械化油菜新品种。同时,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油菜品种产量、含油量、抗性等审定标准,支持和鼓励种子企业与研发机构的联合攻关,加快审定品种淘汰和退出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