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内分泌肿瘤,占总体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5%以上。既往研究已经证实V-raf鼠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 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V600E基因突变能起始PTC发生的第一步,也是PTC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尽管PTC经过规范化的初始治疗后,患者的临床预后一般较好,但是1 5%~20%的患者仍有可能会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以局部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为主。有文献报道BRAFV600E突变与PTC的LNM等侵袭性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然而,也有相关研究报道相反的结果。RAI治疗是PTC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是,BRAFV600E突变能影响PTC患者的摄碘能力及临床预后。术后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是PTC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PTC患者的病情,并评价治疗效果,帮助判断预后。BRAFV600E突变的PTC患者在重复多次RAI后可能会发展为放射性碘难治(radioactive iodine refractory,RAIR),然而目前关于 BRAFV600E 突变对 RAI 治疗后刺激Tg(stimulating thyroglobulin,s-Tg)变化趋势的研究仍有限。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本文主要探讨BRAFV600E突变与PTC LNM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分析BRAFV600E突变对接受至少两次RAI治疗的PTC患者s-Tg水平及变化趋势的影响,侧面评价其对RAI治疗的临床价值,为随后的决策PTC患者的临床诊疗方案及后续随访提供分子基础的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BRAFV600E基因检测的患者共3916例,收集其中在甲状腺外科接受甲状腺全切/近全切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PTC的2647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肿瘤原发灶BRAFV600E基因突变与否,将患者分为突变组(2230例)和野生组(417例),分析两组间基本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其中接受过至少两次RAI治疗的患者共86例(男28例,女58例),分析两组间首次RAI治疗后s-Tg水平的差异,评价BRAFV600E突变对s-Tg的影响。结果1.BRAFV600E突变组与野生组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差异2647名PTC患者中共有2230名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突变率为84.25%。两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AFV600E基因突变与两组间PTC患者LNM相关(P<0.05),突变组的淋巴结转移比例(48.39%vs 41.97%,P=0.016)高于野生组。2.BRAFV600E突变组与野生组PTC患者的s-Tg水平及变化趋势的差异两组患者RAI治疗前的s-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AFV600E野生组患者第二次RAI治疗前s-Tg水平明显低于突变组(18.56ng/ml vs 61.16ng/ml,p=0.003);且s-Tg水平较突变组明显下降(P=0.006)。结论1.PTC患者的BRAV600E突变率为84.25%。2.BRAFV600E突变的PTC患者较野生型更容易出现LNM。3.相较于突变组,野生组在首次RAI治疗后s-Tg值较低且明显下降。4.BRAFV600E突变的PTC患者较野生型临床预后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