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植物所需的其它养分,再利用价值非常高。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应用均表明污泥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加植物产量、提高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耕性,增加土壤的透水性,降低土壤密度等。 上海作为特大城市,一方面土地资源紧缺,作为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之一——城市土壤由于人为影响因素大,土壤普遍存在着有机质含量低,结构板结,容重大,通气孔隙差等共性,其质量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又是沿海城市,滩涂面积占的比例较大,特别随着城市的发展,围海造田的兴起,滩涂土的土壤质量令人担忧,而城市土壤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决定了园林植物的长势和绿地生态景观效果的发挥。 本试验通过对污水厂污泥营养和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两家污水厂(程桥厂为生活污水,竹园污水厂污水中含工业污水),通过配比方案:将土壤和污泥样品风干过2mm筛,按原土、原土+化学肥料,原土+2.5%污泥,原土+5%污泥,原土+10%污泥,原土+20%污泥,原土+30%污泥和原土+45%污泥比例混合后栽培,每盆栽培土干重量均为1100kg(烘干重),每个样品设3-4个重复。 根据以上的配比方案,选取在上海有代表性的盆栽及地被植物进行试验,结果均表明不论选取的原土是绿化土还是滩涂土,只要施用适量的污泥均能明显促进植物的生长,一般污泥用量在5%-10%之间比较安全,不仅效果比较明显,而且也比较经济。研究还发现污泥与滩涂土混合后,滩涂土的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由原先的不适合种植变成基本符合上海种植土技术指标要求,有的改良后甚至变成质量较好的种植土。 另外,在栽植试验的同时,对污泥中的矿质元素在土壤及植物中的分配分析表明,只要污泥施用适当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并且通过污泥与几种土壤改良材料不同配比比例的试验比较,以及不同栽培材料之间的单位产量的经济分析,得出污泥作为土壤改良材料是既经济又实惠的。 综合上海的实际以及污泥在园林植物、土壤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只要污泥质量合格,合理施用完全可以替代上海园林绿化上常用的土壤改良材料或栽培介质,探索出一条污泥处置“资源化、无害化、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科学利用途径,为污泥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保证和技术依据,其应用的市场前景将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