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观是指对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角色的认识和态度、期望的综合观念。它是教育观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基于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和政治需要,占据主流地位的教育思想会对人们的学生观产生影响,并进而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留下深深的印迹。在21世纪知识与信息的时代,传统的教育日显弊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对知识的传授缺乏创新思想与意识,所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和家庭的期望。因而,重新认识和审视学生观,改革教学实践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以教育史上东西方教育思想的发展线索为主线,分别论述了古代教育中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等的学生观和中国的孔子、孟子、董仲舒等的学生观;近现代教育中卢梭、夸美纽斯、杜威、赫尔巴特等的学生观以及后现代思潮中的学生观思想,追溯了人类教育史上学生观演进的过程。 在历史研究与现实批判的基础上,提出重建“学生”概念的主张,明确了“学生是人”、“学生是有人格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等六大新型学生观命题。 依据对一线教师、在校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与访谈结果,总结出“学生必须服从教师”、“高分数就是好学生”、“三好学生只能有几个”、“学生不能独立学习”等普遍存在于人们思想中,并且对教学实践产生巨大影响的学生观问题,对其思想根源、典型表现等做出分析和批判。从“生本教育”思想出发,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教学基本理念,呼吁教学实践改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体的思维活动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的交往与对话中体验主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