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统计社区慢性疾病与脾胃的相关性2.从脾胃调理预防社区慢性病提供初步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采用病历回顾进行研究,制定调查表,收集广东省中医院2014年1月-12月关于社区常见慢性疾病门诊病历,收集病历中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中西医诊断(中医辨证),对符合纳入条件的病历进行分类(按病种、中医症型)进行比较,并对患者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来探讨社区常见慢性疾病中中医证型与脾胃脏腑相关性,了解社区慢性疾病证候分布特点。结果:1.在研究的964份病历中,性别及年龄统计中发现,常见慢性疾病发病以50-59岁为中点呈正太分布趋势,50岁以上患者占62.4%,提示社区常见慢性疾病多因后天调养不当引起;2.脾胃作为主导或者关联原因出现频次最高,占总数31.2%,在其余8个非消化系统疾病中,脾胃因素均有存在,脾胃影响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COPD)、慢性支气管炎、骨关节炎(膝关节)、慢性盆腔炎及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分别占13%、20%、14%、55%、21%、6%、23%、31%,脾胃在消化系统之外的慢性疾病中,与呼吸道疾病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妇科疾病,与骨关节疾病关系最弱。3.在非脏腑辨证的396份病历中,痰病及瘀病作为第一聚类,占了58.6%,证明其影响范围广。且第一聚类和第二聚类结果均与脾胃功能有密切关系。结论:社区常见慢性疾病发病多在50岁以上,女性患者居多。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脾胃脏腑起主导作用,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骨关节炎、慢性盆腔炎及功能性子宫出血8个非消化系统疾病中起着不同程度影响。而因脾胃失常所致的痰瘀、气血疾病更是直接导致冠心病、慢阻肺及慢性支气管炎的直接原因。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有明确的临床意义。在后天的生活调理当中,应该注重脾胃调养,未病防治;已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虽然发病病因未在脾胃,也应该既病防变,避免进一步损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