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对于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疗效显著,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总生存期(OS)存在较大差异.有研究表明一些临床因素如转移部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脑转移被认为是不良预后因素.但是,针对未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其预后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分析未发生脑转移的NSCLC患者不同临床特征、免疫治疗生物标记物(PD-L1)的表达与靶向治疗疗效的关系,探寻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它们对临床应用的潜在影响,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更好评估疗效,同时尽早为EGFR-TKIs疗效不佳患者更改最佳治疗方案,开发出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的病例为2015年1月-2019年1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的EGFR敏感突变(19 外显子缺失或21外显子突变)且均接受EGFR-TKIs作为一线治疗的晚期( IIIB期或IV期)无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整理归纳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ECOG评分、吸烟状况、TNM分期、转移器官情况、PD-L1的表达、治疗经过、疗效评价等,分析这些临床因素与PFS的关系.
采用 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 -Meier 方法和 Log -rank 检验,并绘制生存曲线,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入组病例中,男性患者39例(42%),女性患者55例(58%);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40~83 岁,中位年龄为63岁,其中年龄≤65 岁者51例(54.60%),年龄>65 岁者43例(45.40%);吸烟患者17例(18.42%),不吸烟患者77例(81.58%);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处于疾病晚期,ⅢB期患者4例(3.9%),IV期患者90%;ECOG评分 0-1 分74例(78.94%),2 分及以上20例(21.06%);EGFR基因19外显子突变患者所占比例略高于21外显子突变患者,分别为87例(54)及40例(42.76%);单器官转移39例(42.10%),多器官转移 55例(57.90%);其中35例行PD-L1检测,PD-L1阴性者24例(68.57%),阳性者11例(31.43%);
2.根据RECIST1.1标准进行评价,截至随访结束,94例患者中共有72例出现病情进展,27例患者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21.1个月,中位PFS为10.94个月.有39例(41.44%)患者的最佳疗效为PR,49例(52.63%)为SD,6例患者为PD(5.93%),无CR患者.
3.与PFS有关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 PS评分>1分(7.95个月 vs 14.29个月,P=0.020)、吸烟(12.5个月 v s 13.5个月,P=0.037)、肝转移(7.45个月 vs 13.50个月,P=0.028)、胸腔积液(7.45个月vs14.29个月)、多器官转移(10.94个月 vs 16.52个月,P=0.029)和最佳应答为SD(10.74个月 vs 14.71个月,P=0.032)的患者PFS明显缩短;PD-L1表达阳性(13.14个月VS7.45个月,P=0.561)患者对PFS有影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转移(12.55个月 vs 14.65个月,P=0.209)、骨转移(12.55个月 vs 14.65个月,P=0.020)、肾上腺转移(15.20个月 vs 15.26个月,P=0.4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胸腔积液(HR=1. 715, 95%CI:1.088-2.706, P=0.020)、多器官转移(HR=1.846, 95%CI:1.242-2.744, P=0.002)及最佳应答为SD(HR=0.591, 95%CI:0.399-0.875,P=0.009)是PFS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1.晚期无脑转移EGFR敏感突变肺腺癌患者使用一代EGFR-TKIs一线治疗的mPFS为10.94个月.
2.合并胸腔积液、多器官转移及最佳应答为SD与PFS相关,是PFS的独立临床预测因素.
对于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疗效显著,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总生存期(OS)存在较大差异.有研究表明一些临床因素如转移部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脑转移被认为是不良预后因素.但是,针对未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其预后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分析未发生脑转移的NSCLC患者不同临床特征、免疫治疗生物标记物(PD-L1)的表达与靶向治疗疗效的关系,探寻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它们对临床应用的潜在影响,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更好评估疗效,同时尽早为EGFR-TKIs疗效不佳患者更改最佳治疗方案,开发出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的病例为2015年1月-2019年1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的EGFR敏感突变(19 外显子缺失或21外显子突变)且均接受EGFR-TKIs作为一线治疗的晚期( IIIB期或IV期)无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整理归纳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ECOG评分、吸烟状况、TNM分期、转移器官情况、PD-L1的表达、治疗经过、疗效评价等,分析这些临床因素与PFS的关系.
采用 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 -Meier 方法和 Log -rank 检验,并绘制生存曲线,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入组病例中,男性患者39例(42%),女性患者55例(58%);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40~83 岁,中位年龄为63岁,其中年龄≤65 岁者51例(54.60%),年龄>65 岁者43例(45.40%);吸烟患者17例(18.42%),不吸烟患者77例(81.58%);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处于疾病晚期,ⅢB期患者4例(3.9%),IV期患者90%;ECOG评分 0-1 分74例(78.94%),2 分及以上20例(21.06%);EGFR基因19外显子突变患者所占比例略高于21外显子突变患者,分别为87例(54)及40例(42.76%);单器官转移39例(42.10%),多器官转移 55例(57.90%);其中35例行PD-L1检测,PD-L1阴性者24例(68.57%),阳性者11例(31.43%);
2.根据RECIST1.1标准进行评价,截至随访结束,94例患者中共有72例出现病情进展,27例患者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21.1个月,中位PFS为10.94个月.有39例(41.44%)患者的最佳疗效为PR,49例(52.63%)为SD,6例患者为PD(5.93%),无CR患者.
3.与PFS有关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 PS评分>1分(7.95个月 vs 14.29个月,P=0.020)、吸烟(12.5个月 v s 13.5个月,P=0.037)、肝转移(7.45个月 vs 13.50个月,P=0.028)、胸腔积液(7.45个月vs14.29个月)、多器官转移(10.94个月 vs 16.52个月,P=0.029)和最佳应答为SD(10.74个月 vs 14.71个月,P=0.032)的患者PFS明显缩短;PD-L1表达阳性(13.14个月VS7.45个月,P=0.561)患者对PFS有影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转移(12.55个月 vs 14.65个月,P=0.209)、骨转移(12.55个月 vs 14.65个月,P=0.020)、肾上腺转移(15.20个月 vs 15.26个月,P=0.4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胸腔积液(HR=1. 715, 95%CI:1.088-2.706, P=0.020)、多器官转移(HR=1.846, 95%CI:1.242-2.744, P=0.002)及最佳应答为SD(HR=0.591, 95%CI:0.399-0.875,P=0.009)是PFS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1.晚期无脑转移EGFR敏感突变肺腺癌患者使用一代EGFR-TKIs一线治疗的mPFS为10.94个月.
2.合并胸腔积液、多器官转移及最佳应答为SD与PFS相关,是PFS的独立临床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