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幼儿童文学主要针对3至6岁低幼儿童,是最能体现儿童读物语言特色的特殊文学体裁。本文自建小型汉语可比语料库,借助现代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从词汇、句法和篇章层面对比汉译和原创汉语低幼儿童文学,观察常规化和异化现象,并分析导致常规化及异化的成因以及两种现象趋势对低幼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研究发现,汉译低幼儿童文学中既存在常规化趋势,也存在不同于原创汉语的变异特点。常规化趋势在词汇层面最为明显,体现在汉译作品与汉语非翻译作品的词性分布模式类似,名词使用频率低于原创而动词频率高于非翻译作品,典型语气助词使用频率较高,高频词使用频率较高且与非翻译儿童文学重合率较高。句法和篇章层面常规化趋势较弱,典型“被“字句使用频率及被动句消极语义韵使用频率高于非翻译文本,常用连接词使用频率高于原创,第三人称照应均为回指照应。异化趋势在句法和篇章层面最显著,句法上汉译低幼儿童文学中的平均句块长度长于原创作品,长被动句比例低于短被动句,篇章上显性语篇衔接明显,连接词及人称代词频率均远高于原创作品。词汇异化趋势较弱,表现在功能词总体占比高于非翻译文本而语气助词占比远低于非翻译文本,且常用词丰富度略高。此外,分析发现,译文中的常规化和异化既有优势,也有劣势。适度常规化的文本顺应译入语语言规范,降低语言文化引起的阅读障碍,更易被识字率较低的低幼儿童读者所接收;过度规范的表达使作品生动性和口语化程度降低。适度异化可以提高儿童阅读兴趣,有助于儿童对隐性语义逻辑关联的理解;过度异化会导致结构冗余和语法混乱。汉译儿童文学语言常规化的产生主要源于“译入语导向”和“读者导向”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而变异主要源于源语介入渗透以及“读者导向”译者主体性。因此译者要根据当前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读者的期待,权衡常规化和异化利弊,合理发挥译者主体性,以满足儿童读者的阅读期待,实现儿童文学在满足儿童心理愉悦和知识教育方面的社会功能。本文基于自建语料库,对汉译低幼儿童文学语言常规化特点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当代低幼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现状,也有利于拓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方法与视角。同时,本文亦旨在为儿童文学翻译实践与批评提供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