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羽毛球代表队将五个项目的冠军全部收于囊中,获得了空前的成就,特别是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双亚军的蔡赟和傅海峰,他们的男双金牌显得尤为耀眼。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羽毛球男子双打前四名的羽毛球运动员的比赛录像进行分析,对他们在奥运会比赛中所运用的技战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在当今羽毛球男子双打比赛中,参赛选手的发球落地区仍以前场1区为主,其次是后场4区,发球的主要区域变化不大,但其他区域也都有分布并占据一定的比例,发球的质量越来越高,所以直接得分的比例有所上升,威胁性提高。目前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接发球效果还是以主动的情形为主。当接发球面临主动的情况时,第三拍的效果以一般最多,其次是被动;当接发球面临被动的情况时,第三拍效果最多的是一般;当接发球面临一般的情况时,第三拍效果最多的则是主动。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不同第三拍的效果之间的差异,达到了较为显著的水平。在羽毛球男子双打的比赛中制胜球出现的拍数段落,最多的仍然是前5拍,其次是6-12拍。前5拍之所以占据较大优势是因为男子双打比赛本身的节奏变化快和攻防转换快的特点,而6-12拍段落则是说明现在的羽毛球男子双打比赛,明显对攻守实力的对抗越来越重视。各种击球技术在比赛中的得分情况有明显的不同,其中网前球的得分在比赛总得分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其次是发接发和杀球,得分较少的是平抽和吊球。战术方面,像后攻前封这样的进攻型战术明显占据着主流,防守型战术的地位越来越低,如防守反击战术。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双打比赛前四名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羽毛球男子双打比赛前四名的比赛中运用各种战术得分的比较,可以总结出,未来的羽毛球男子双打战术的变化趋势,进攻型的选手在比赛中更占有优势,后攻前封战术仍然是主流,攻中路战术的使用率会有所提高,防守反击战术的被动地位不会有太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