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可燃性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火灾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对生态系统结构动态和物种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易火生态系统中植物存在不同的可燃性对策:不易燃型、快速燃烧型和高热量燃烧型(它们分别具有低燃性、高火焰蔓延率和高放热特性)。这些对策使得在不同火状况生境中的植物持续生存繁殖。本研究主要以不同火状况生境中的云南松(不同火险等级原变种、变种细叶云南松和地盘松)为研究对象,此外以高山松、马尾松和油松作为种间对照,采集针叶(共计52个样地)测定针叶性状和可燃性指标。针叶性状测定指标为针叶长、针叶粗和长径比,可燃性测定指标为着火延迟时间(燃点)、火焰持续时间(火焰蔓延速率)、总释放热量(热释放)、最高温度和阴燃时间。比较不同火险等级的云南松原变种间、云南松三个变种(原变种、细叶云南松和地盘松)间、云南松与高山松、马尾松和油松间的针叶性状和可燃性指标,结合可燃性主成分分析和可燃性三个主要维度指标的空间分析结果,分析各自的可燃性对策,探讨植物可燃性对策的种内生态分化、种间进化。本研究结果如下:(1)云南松原变种在不同火险等级之间的可燃性对策存在生态分化,生境2级和5级火险等级的云南松可燃性对策是偏快速燃烧型;3级和4级火险的为偏高热量燃烧型。结果表明植物可燃性在种内也会出现生态分化,与生境火状况的关系符合可燃性理论框架的规律。(2)云南松三个变种之间的可燃性对策生态分化较为明显,细叶云南松可燃性对策是快速燃烧型;地盘松为高热量燃烧型;云南松原变种为快速燃烧和高热量燃烧的中间类型。结果表明植物在种内的可燃性对策的分化差距随生境火状况差异的增大而增大,进一步论证了可燃性理论框架的假说。(3)云南松与高山松、马尾松和油松间的可燃性对策存在差异,马尾松可燃性对策为快速燃烧型;云南松、高山松和油松的可燃性对策都为偏高热量燃烧型。云南松、高山松和油松之间的可燃性对策差异较小。这几个种间的可燃性生态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植物所在分布区的火状况,符合可燃性理论框架的假说。(4)气候特征与可燃性三个主要维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气温、降水和海拔等气候因子都会影响植物可燃性对策。综上所述,可燃性对策在物种内和物种间都存在生态差异,并与在各自分布区不同生境火状况密切相关。本研究中针叶可燃性的变化规律与可燃性理论框架的规律预测一致。针叶的可燃性变化是对生境火状况的适应性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