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政府档案看1927-1937年的中国电影检查制度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nesown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1937年的中国电影检查制度,涉及北洋政府末期和国民政府时期两个阶段。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获得极大发展的情况下,北洋政府的教育研究机构主动实施了电影检查,同时也引发内务部对电影检查管辖权的争夺,最终形成内务、教育两部合作管辖的局面。国民政府接管后,电影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宣传利器。在对前政府的做法有所承袭的基础上将电影检查引入法制化管理阶段。除了严格实施电影类型和主题的管理控制外,当局还对其进行引导和利用,把电影检查纳入到电影事业乃至整个文化事业的管理格局中。 电影检查制度的建立与变迁,固然与电影自身的发展程度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特征、统治当局的政策转变相呼应,而电影检查法规的内容以及电影检查的具体实施,在电检会内要受到电检会的组织沿革、人事迁移及性质转变的直接影响;在国民政府时期,更受到国民政府内外的权力机关和利益集团的干预。另外,中央政府推行电检制度要落实到地方当局的相关部门,而中央与地方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在电影检查问题上表现为两级电检会既合作又对抗,从而使电检制度的效力在实行中也发生衰减或者偏移。 本文将根据民国时期中央政府的部分档案,通过三个章节来构建对1927年到1937年电影检查制度的研究及分析。第一章将展示1927-1937年电影检查制度的建立与变迁。第二章将考察电影检查的主体——电检会对电检制度的内在影响。第三章则考察影响电检制度的实施和效力的外因,包括各种社会权力的干预和地方电检会的所作所为。希望以此勾勒出“南京十年”中国电影检查制度的面貌,并指出其有效性和有限性。
其他文献
对于作曲专业的学生来说,分析和研究经典交响乐是很正常的情况。在19世纪到20世纪间,出现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以及他们经典传世之作,如肖邦、李斯特、柴科夫斯基、梅西安、霍尔斯
由于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要达到促进营销的目的,就必须更加重视与消费者的沟通,并且不断实现内容与方式的创新。以面对面沟通为核心的服装营销技巧在服装市场营销研究中尚
期刊
期刊
期刊
谭小麟先生是我国运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来创作的第一人。本文重点以谭先生的后期作品为研究对象,以继承与创新为思路,从多声技法的角度来分析其是如何运用欣德米特理论体系而创
期刊
新文人画是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艺术史上客观存在的一个重要艺术现象。它的出现是对民族虚无和全盘西化思想的一个反驳,但其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的同时,却消极逃避
期刊
美国电影导演科恩兄弟以独立电影起步,逐步确立起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一贯的主题下,他们借鉴和改造了黑色电影和喜剧等多种类型电影元素,把它们杂糅在自己作品中。鲜明的表现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