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中。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L.A.扎德提出了模糊理论,并将其引入语言学研究领域。作为模糊语的一部分,模糊限制语被认为最具有研究价值的模糊语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学者们从语义学、心理学和语用学等不同视角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多维度分析。目前对它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政治演讲、新闻报道、科技文章、法律文件以及广告宣传等,涉及新闻发布会这一特定语境中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不多,特别是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指导下,对美国总统这一特定人群答记者问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研究更少。本研究随机选取奥巴马新闻发布会后答记者问的语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K.海兰德的定义以及E.F.普林斯等人的分类找出语料中的模糊限制语。基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语用分析,进一步总结模糊限制语在新闻发布会中的语用功能。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奥巴马答记者问中模糊限制语的频率及分布如何?第二,从语用视角看,模糊限制语在奥巴马答记者问中是如何被使用的?第三,模糊限制语在奥巴马答记者问中主要有哪些语用功能?研究发现,在答记者问中奥巴马大量使用模糊限制语,特别是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其中直接缓和语出现的频率排在第一位,程度变动语第二,数量变动语第三,间接缓和语使用次数最少。从语用视角出发,本研究分析了奥巴马如何在具体语境下遵守或违背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促使会话含义产生并实现交际目的。通过对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进一步总结其在答记者问中的语用功能:增强可信度;显示礼貌;增强自我保护;加强灵活性以及营造融洽氛围。本研究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为本研究的总体介绍,主要概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文章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介绍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分类以及相关研究,并对国内外学者对新闻发布会的研究现状以及本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第三章为研究设计,主要包括研究问题、语料收集、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并界定了本研究所采用的定义和分类标准。第四章为数据分析与讨论,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依据海兰德的定义和普林斯等人的分类方法标出语料中的模糊限制语,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类。其次,依据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结合实例对其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语用分析。最后,本研究讨论了模糊限制语在答记者问中的语用功能。第五章是结论部分,概括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研究意义,同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本文是语用原则在新闻发布会中的一次有益尝试,再次证明该理论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为解释新闻发布会的语言特征和内在规律提供一个新视角,为外交人员在记者招待会上合理运用模糊限制语提供切实的参考,也对语言研究者和学者们研究模糊限制语有一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