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吸引便无旅游”,一个地方是否能够成为旅游目的地,关键在于是否有足够的旅游吸引力,对于乡村旅游同样如此。随着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逐步提升,城镇居民距离乡村生活越来越远,加之生活压力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城市问题愈演愈烈,城镇居民渴望回归田园,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村生活。与此同时,在国家以及各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下,发展乡村旅游业与建设乡村相结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新的实践方式。是否具有旅游吸引力是一个乡村能否依靠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因此乡村旅游吸引力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主题。本文以安吉县为案例地,借助八爪鱼网络爬虫技术采集游客的网络游记与政府官网的旅游新闻作为数据文本,对游客感知的旅游吸引力与官方建构的旅游吸引力进行对比,并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首先,在大量的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梳理相关理论基础,对乡村旅游、旅游吸引力、乡村旅游吸引力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文本数据进行三级编码,构建乡村旅游吸引力分类体系;然后,从游客感知与官方建构两个方面,分别对安吉县各类目的旅游吸引力相关词频进行统计、对吸引力值进行测算和排序,通过二维分析将游客感知中的与官方建构下的旅游吸引力值进行对比,识别游客感知吸引力与官方建构吸引力之间的差别,从而探寻安吉县乡村旅游吸引力的优化空间,让官方的相关举措有据可依。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吸引力可分为乡村自然生态吸引力、旅游接待吸引力、乡村文化吸引力3大主类目以及13个次类目。从主类目来看,游客感知与官方建构两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在游客感知中,乡村旅游吸引力主要由“乡村自然生态吸引力”和“乡村旅游接待吸引力”构成;在官方建构中,乡村旅游吸引力主要由“乡村旅游接待吸引力”与“乡村文化吸引力”构成。不仅如此,各次类目的吸引力值大小排序皆有所不同,信息不对称情况明显。因此,当地的乡村旅游吸引力具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本文结合安吉县官方对乡村旅游吸引力建构的现行举措,从乡村自然生态吸引力、旅游接待吸引力、乡村文化吸引力等多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