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为国际公认的疗效较好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但单一抗病毒药如干扰素需注射治疗,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减少、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肝病患者;而核苷类药物疗程难以确定,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突变,且费用高,停药易反跳。本课题以益气活血解毒为法,自拟益气活血方,从病毒学、生物化学等多项指标的检测入手,探讨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治疗慢乙肝筛选有效方药。方法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7月——2008年1月的门诊病人,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即益气活血方组21例,代丁组19例和联合组20例,并分别于治疗前和用药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检测各组的ALT、AST、病原学指标、病毒DNA定量(H13V-DNA),观察治疗前后各实验室指标的变化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1.益气活血方组总有效率(57.1%),代丁总有效率(73.7%),联合组总有效率(85.0%),益气活血方组与代丁组、联合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代丁组与联合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丁组和联合组优于益气活血方组。2.治疗后三组中医证候均有下降,三组各证候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倦怠、胁痛、纳呆、恶心呕吐,治疗后三组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方组、联合组绝大多数患者在脘闷、便溏、口苦、腹胀、嗳气、烦躁易怒等证候方面,与代丁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三组治疗均可使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且在脘闷、便溏、口苦等方面,益气活血方组及联合组优于代丁组。3.治疗后三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组间比较,益气活血方组与代丁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其它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三组两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益气活血方联合代丁降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效果最好。4.在降低HBV—DNA方面,益气活血方组为(0.20±0.67)log10,代丁组与联合组别分为(2.10±1.02)log10、(2.24±0.33)log10;HBV—DNA转阴率,益气活血方组4.76%、代丁组15.79%、联合组20%;HBeAg转阴率,益气活血方组4.76%、代丁组11.1%、联合组15%。统计结果提示:益气活血方治疗前后乙肝病毒下降不显著(P>0.05),代丁组和联合组治疗前后病毒下降明显(P<0.05),代丁在抗病毒方面优于益气活血方(P<0.05);三组在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和代丁均有护肝、降酶、改善中医证候等作用。在改善中医证候上益气活血方优于代丁;而护肝降酶方面,两者作用效果相似,联合应用效果最好;在降低乙肝病毒方面,代丁优于益气活血方。综合以上三方面作用,益气活血方联合代丁作用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