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土植物以耐旱、适应性强等特点,有望成为草原生态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宁夏荒漠草原因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分布不少优良乡土植物,进行乡土植物的适应性相关研究,可为乡土牧草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宁夏荒漠草原主要乡土植物蒙古冰草(野生)、蒙古冰草(人工)、蒙古冰草(新品系)、牛枝子,草木樨状黄芪为对象,通过室内控制试验和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对种子萌发特性影响,干旱胁迫对不同乡土牧草生长及生理变化、乡土牧草生长及饲用性状等,通过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理论对其抗旱性和生长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结论如下:(1)萌发试验表明,预冷、赤霉酸和硝酸钾处理对蒙古冰草(新品系)和蒙古冰草(人工)种子的萌发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硝酸钾处理可显著提高蒙古冰草(野生)的发芽率(P<0.05);擦破种皮和浓硫酸处理可以有效解除牛枝子和草木樨状黄芪种子硬实现象,提高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2)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各牧草株高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根冠比增大(P<0.05),叶绿素的含量呈显著性降低,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性增加趋势;随干旱胁迫增加,三种蒙古冰草SOD含量表现为开始上升之后上升趋势不明显,POD含量在轻度干旱下上升缓慢,在中度和重度下上升剧烈。(3)隶属函数法评价的抗旱性大小为:蒙古冰草(野生)>蒙古冰草(人工)>蒙古冰草(新品系)>牛枝子>草木樨状黄芪。(4)牛枝子和草木樨状黄芪相比三种蒙古冰草拥有较高的产量,且生长速度,叶茎比、鲜干比较大,地下生物量和越冬率较高(P<0.05);三种蒙古冰草在净光合速率显著大于牛枝子和草木樨状黄芪,但胞间CO2浓度显著小于两种豆科;各牧草的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草木樨状黄芪的粗蛋白含量最高,ADF和NDF含量较低。RFV排名前三的牧草为:草木樨状黄芪、蒙古冰草(人工)、蒙古冰草(野生)。(5)借助灰色关联法,从农艺性状、营养品质以及光合特征评价发现,牧草适应性强弱为:草木樨状黄芪>蒙古冰草(人工)>牛枝子>蒙古冰草(野生)>蒙古冰草(新品系)。研究认为,供试材料中蒙古冰草(人工)抗旱性较强,草木樨状黄芪营养品质,光合生理表现最优,这两种牧草在宁夏荒漠草原生态建设中可作为首选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