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霍洛台I区南段铜钼矿床是近年来在大兴安岭北段发现的成矿潜力较大的铜钼矿床之一,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兴蒙造山带额尔古纳地块上,成矿区属于大兴安岭中北段的铁、铜、金、钼、钨成矿区。本文通过区域地质、矿区地质总结,以及对矿区闪长玢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及锆石U-Pb定年、对矿物进行电子探针分析、稳定同位素研究、流体包裹体研究,进行对矿区成矿流体演化、成岩成矿时代及构造背景、矿床成因探讨,进而为区域相似矿床研究及矿区找矿突破提供帮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矿区内地层出露简单,主要为中-新元古界兴华渡口群兴华组(Pt2-3xh)、第四系全新统(Qh);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分为NNW向、NNE向2组,是矿区控岩控矿构造;矿区侵入岩发育,包括早-晚侏罗世侵入岩、早白垩世侵入岩,其中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是矿区主要含矿岩体,脉岩有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等,脉岩对矿体有一定破坏作用,但影响较小,脉岩叠加了新的矿化和蚀变,其中闪长玢岩锆石U-Pb年龄为140.6±1.8Ma,属于早白垩世,源区为俯冲板片脱水所产生的的流体在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楔发生反应而成,成岩成矿构造背景可能是受到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造山后伸展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弧后扩张影响。矿区矿体形态多呈纺锤状、楔形。矿区发育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以及表生金属矿物褐铁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斜长石、碱性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石结构有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交代浸蚀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等,矿石构造有稀疏浸染状、网脉状、团块状等构造。矿区具有典型面型蚀变特征(由中心到外:钾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矿区金属矿物电子探针显示出与热液成因矿床相符特征。矿区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矿区发育含子矿物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富气相、富液相),成矿早阶段为高温、高盐度流体特征,主成矿深度为0.63.7km;氢氧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水与建造水,有大气水加入,碳氧同位素显示方解石成因与岩浆作用有关,具有深源特征,S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深处,与深部岩浆有关;辉钼矿沉淀与流体沸腾作用及温度降低有关,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沉淀与温度降低及大气水加入有关。经过分析,本文认为霍洛台Ι区南铜钼矿床为典型斑岩型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