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保证治愈率的前提下,提高舌癌术后的生存质量及尽量保存其功能是功能性外科追求的目标。为更好的合理的对早期舌癌进行治疗,达到“生存与生活”兼顾的双标准,通过对采用局灶性切除术治疗的早期舌癌患者进行调查研究,评价该术式的早期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早期舌癌提供依据。材料及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治疗的51例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为期6月~2年的随访观察,调查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复发情况。利用SPSS19.0软件对复发率与可能的相关因素做单因素卡方检验。同时让患者在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复诊时分别自行完成UW-QOL v4(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version4,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量表第4版)的填写,对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术前及术后生存质量做横向和纵向比较,然后对非复发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生存质量量表中的每一项进行纵向比较,因生存质量数据为等级资料,故采用非参数检验对其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中统计学分析均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51例早期舌癌患者术后复发5例,复发率为9.8%,其中舌原发部位复发3例,颈部复发2例。复发时间都在半年内,其中2例于术后2个月复发,1例于术后3个月复发,2例于术后5个月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3个半月。2.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与复发之间存在正相关,T2期舌癌复发率明显较T1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岁以下年龄组与60岁及以上年龄组之间、男女不同性别之间、舌根与舌体组之间、高中低分化组之间、有无烟酒嗜好组之间以及是否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组之间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3.对生存质量的横向比较显示,复发组患者及非复发组患者术前的生存质量总体得分均数分别为78.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术后6个月的总体生存质量比较显示,复发组明显较非复发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纵向来看,复发组患者术前较术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总体得分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复发组患者差异不大,且无统计学意义。而对非复发组患者的每一个子项目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其术后疼痛分值较术前明显上升,且有统计学意义;外貌、语言、吞咽得分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娱乐、情绪、肩部功能、咀嚼、行动、味觉、焦虑、唾液等各项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早期舌癌患者采用局部病灶切除术近期疗效肯定,复发率为9.8%,复发率与肿瘤T分期存在正相关,即T分期越高,复发率越高;而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期、有无烟酒嗜好、是否行预防性颈淋巴清扫术等均与复发无关联;2.术后半年患者总体生存质量恢复至术前水平,恢复时间短,术后生存质量高;术后个别功能如疼痛得到明显改善,较术前好;而外貌、语言、吞咽恢复欠佳,仍较术前低;娱乐、情绪、肩部功能、咀嚼、行动、味觉、焦虑、唾液等功能则与术前水平无明显差别;3.对T2N0M0或发生于舌根部的早期舌癌,宜适当扩大切除范围,以降低复发率;对早期舌癌患者颈部淋巴结的处理,建议综合考虑肿瘤的浸润深度及T分期大小来决定是否行预防性颈淋巴清扫,对T1期肿瘤且其厚度小于4mm者,可选择保守治疗,定期随访观察;而对T2期或其厚度大于4mm的早期舌癌,则需积极行预防性颈淋巴清扫术,以达到生存与生活兼顾的功能性外科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