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追寻: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看不见的人》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e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不见的人》是拉尔夫·埃里森花费七年呕心沥血完成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自1952年第一次出版时,被誉为划时代的小说,可以说是现代美国黑人生活的史诗。一些主要的书评报刊,如《纽约时报》、《时代》、《星期六评论》都高度赞扬了这部小说,一致认为它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说。《看不见的人》首先是一部黑人小说,作者从黑人的生活中取得第一手的材料,通过对一个出身贫寒的南方黑人青年经历的描写,描绘了黑人在白人主宰的美国社会中的种种经历和磨难。整部小说就是主人公,作为现代人的美国黑人,向我们讲述他自己如何探索、寻找自我身份的生活历程,因此《看不见的人》是典型的以身份危机作为主题的一部小说。埃里森在这篇小说中深刻的指出,美国黑人的主要痛苦不再是以往来自白人的赤裸裸的殖民主义剥削,而是一种新的剥削形式,即“看不见”的后殖民主义剥削。后殖民主义是欧美发达国家对“落后”民族和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围剿和渗透的一种侵略政策。本论文以后殖民主义中弗朗兹·法农的种族和身份观点,赛义德的“他者”概念和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作为理论依据来解读小说《看不见的人》的主题。小说采用了“看不见”的表现形式,着重表现主人公所感受的精神压抑,以主人公从天真幼稚走向成熟领悟并最终觉醒所蒙受的苦难为故事主线,着重分析了主人公“我”追寻自我身份所作出的努力,以及作为现代人的美国黑人在寻找自我过程中的种族、文化、身份的“他者”的心理异化,最终意识到作为自我身份的“第三空间”既不是白人主宰的的美国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人,而是“看不见的人”。因此《看不见的人》这部小说比一般的黑人作品更深刻,影响也更加深远。
其他文献
愉快教育,也就是乐学原则,古今中外已有很多论述。目前提倡的愉快教育,其实是小学英语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它不是靠传统的题海战术来应付应试教育,而是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
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针对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这几年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提出了
中国上市公司是中国公司的典型代表,对上市公司现状的区域及行业比较研究,这无论对国家制定针对公司和行业管理的宏观政策来说,还是对公司制定长远的战略来说,都有十分重大的
2017是属于领袖企业的一年。  造手机遇冷、公司被举牌、进军新能源遭遇股东反对票,甚至是2015年的业绩下滑,都没有击倒格力电器。相反,2017年格力创造下了2013年以来最快的净利润增速,企业市值直奔3000亿而去;  被人嘲笑“齐刘海”,被人吐槽没创新,被人无数次唱衰,仍然挡不住苹果公司业绩持续上涨,2017年第四季度,在没有iPhone X的情况下,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8.86%,坐稳世界企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
自身为空,万物皆满。立天地之中,当众生之介。乐哉!  新年新事多,好言、传言、危言、谣言搅和在一起,谁能在其间辩明真言?信息纷杂时,我们需要信任的中介。  中介在中国一直不是什么好形象,古时候叫牙人,大家认为中介就是靠“说”吃饭的,两边撮合,从中渔利。后来牙人在西方成熟市场渐渐高大起来,占据了一条街叫“华尔街”,搅动着全世界的神经,高大上的中介便被尊为“投行”。至此,人们才渐渐明白,中介不是光靠“
“绝望之后放手不停手,就会找到新希望”。  阿大喜欢雕刻,花鸟人物栩栩如生,然而一场大火烧毁寺庙,也烧毁了他所有作品。大家都同情地望着在废墟中翻找的他,看他从满怀希望,到伤心失望,最后绝望得一言不发。突然,阿大笑了,人们都以为他神经了。他说:“有些作品我不满意,却舍不得丢掉,院子里满满当当,却没有什么让我激动。现在好了,我可以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了。绝望之后放手不停手,就会找到新希望”。后来,阿大雕
伴随着课程分三级管理政策的出台,"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效益的切入点。依照多尔的建构性后现代课程论中"4R"原理,重点探讨语文类"系列校本课程"、"特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