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按照交际目的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有效的交际。1995年,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中,第一次提出归化与异化这两个概念。根据韦努蒂的思想,归化指的是译者为了让译文更加顺畅易懂,将原来的文本中的“陌生性”降到最低。归化翻译遵循目的语文化的范例,翻译时以目的语读者为考虑的核心要素,充分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理解与接收信息的能力以及他们的语言说话习惯。异化翻译是译者为了让目的语读者了解源语文化,而保留原作中一些“陌生性”。异化翻译是在目的语的文本中,突出原文的写作风格和措辞特点。其主要观点是:文化是有差异的,目的语读者应该了解异域文化特色。贵州省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受地理位置、技术发展的影响,省内的旅游文化并没有完全为外来游客知悉。由于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的特殊性,贵州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抗战为题材的红色旅游也是贵州省旅游文化的独特之处。由于目前关于贵州旅游文本翻译的研究有限,本文以目前比较完善的翻译文本为语料,分析归化异化策略的不同作用。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实地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分析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影响归化异化策略动态选择的因素有哪些?第二,在旅游文本翻译中,归化异化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和作用?第三,在贵州省旅游文本翻译中,归化异化策略是如何使用的?归化与异化是近年来翻译界争辩频率较高的话题,本文将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对这两种翻译策略进行比较,并探究在两者之间如何找到最佳的翻译策略。研究表明,在旅游文本的翻译过程中,影响归化异化这两者的选择的因素有:翻译的目的,文本的类型,译者的主体性以及目的语读者的需求。选择归化策略,能够让游客快速理解贵州省当地的文化,融入当地文化环境。选择异化策略,能够让游客了解贵州省独特的旅游文化,从而传播贵州省旅游文化特色。如果原文阐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采用异化策略可以让游客更全面地了解异域特色。如果文本中涉及的文化因素和西方国家相似,此时采用归化策略更容易让游客理解。旅游文本的目的是为了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促进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结合贵州省的旅游特色,在翻译过程中,异化策略比归化策略更能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贵州省别具一格的自然风景和红色历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前来游览。旅游资料的翻译是外地游客了解贵州省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一个好的译本可以宣传当地历史文化,促进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本文详述了归化与异化策略的定义以及这两者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两者在贵州省旅游文化的翻译过程中可以实现不一样的翻译目的。目前对于贵州省旅游文本翻译的相关研究有限,运用归和化异化策略分析贵州省旅游文本,对于以后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