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passcard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探讨含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IMPC)成分的结直肠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2.研究结直肠腺癌中含有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与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方法1.对11例含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的结直肠腺癌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2.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131例含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的结直肠腺癌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在肿瘤中所占的比率、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并与296例不含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的普通型结直肠腺癌进行比较。结果1.11例含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的结直肠腺癌,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26-83岁,中位年龄61岁,平均59.3岁。9例发生于直肠,2例发生于降乙结肠交界处。肿瘤最大直径1.5~6.5cm,大体形态:溃疡型6例,隆起溃疡型5例。镜检: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在整个肿瘤中所占的比率均>90%,其中5例为纯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全部病例均检出脉管内癌栓、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术中发现肝脏转移3例,广泛腹膜转移1例,左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2例术后6个月死于肿瘤。1例术后8个月宫腔转移、12个月死于肿瘤。1例术后36个月肝脏转移。4例术后6-38个月无瘤生存。3例失访。2.131例含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的结直肠腺癌组的肿瘤最大直径明显小于普通型腺癌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率、转移淋巴结的平均个数、检出脉管内癌栓的病例数均明显高于普通型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手术时的远处转移率,含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组(14.50%)高于普通型组(10.81%),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含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组中,随着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在整个肿瘤中所占比率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呈现明显递增趋势;普通型组、IMPC成分≤10%组、IMPC成分>10%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3.04%、67.74%和85.51%,三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1.含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的结直肠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差;其中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应与淋巴管内癌栓、转移性肿瘤相鉴别。2.与普通型腺癌相比,含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的结直肠腺癌具有高脉管侵犯率、高淋巴结转移率及远处转移率。肿瘤中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所占的比率与淋巴结转移率高度相关。结直肠腺癌中含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及肿瘤分化程度是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
其他文献
群落谱系结构包含群落发育的历史信息,能从新的角度反映群落形成的生态过程。作者在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选择了人为干扰强度不同的4种群落类型,以20m×20
目的:通过检测E-cadherin在晚期卵巢癌原发灶以及相应转移灶中的表达,分析E-cadherin在晚期卵巢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探讨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组织
目的:应用基因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肺腺癌细胞中探讨Galectin-3与Phosphatase of Regenerating Liver-3(PRL-3)在RhoA-GTP磷酸化信号途径激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肺腺
当前加强社会责任教育日益受到关注,虽然社会责任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有所涉及,但是并没有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有效开展。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重视并加强对高校社会责
目的:构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左甲状腺素(L-T4)初始剂量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100例DTC术后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
目的探讨以VEGF和/或survivin为靶点的siRNA转染及其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A549细胞的生物效应,探讨双靶点siRNA转染是否增加效应。方法培养NSCLC
<正>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出生长大的我,刚进武汉大学读书时,薄弱的汉语基础和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让我一度成为"困难学生"。尤其是从大一到大二上半学期,连续三门课考试不及格,
本文通过101口井的试油和产量数据统计分析.总结了陕北斜坡东部李家岔探区油藏含水率的平面和纵向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高含水原因。研究区含水率有北部高、南部低,中间低、东西
目的:NOK是从人扁桃体肿瘤中克隆出来的一个癌基因,位于12p12-12.9-27.2染色体上,属于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具有诱导肿瘤发生和转移的作用。细胞周期是细胞重要的生理过程,是细
结合自身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高职院校数学建模课程的建设之路: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厘清五种关系;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做到四个结合;在教育教学效果上,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