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由此导致了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由众多的股东拥有,而由经营者负责经营,企业高层经理人员事实上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在公司决策中,由于二者的追求目标存在差异,在一定条件下,经营者可能做出违背所有者利益的事情,这就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使经营者的行为能够按照所有者的目标进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利益激励机制的建立,其核心是经营者报酬模式的设计,而实施经理股票期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遵循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实践,提出了一套规范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经理股票期权计划方案和相应的配套机制。    本文包括以下五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了经理股票期权问题研究的经济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该项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经理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实施经理股票期权的本质就是让经理人员拥有一定的剩余索取权并相应承担风险,笔者在本部分引入委托——代理理论(对经营者的有效激励必须含有风险收入)和人力资本理论(高级管理人员应参与分享剩余索取权),以其作为下文经理股票期权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经理股票期权在国内外企业的发展现状及所带来的启示。笔者在本部分首先阐述了经理股票期权的含义和特点,然后以实证研究的方法介绍了经理股票期权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企业中的运作情况和目前国内流行的经理股票期权的三种模式: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武汉模式。最后通过对国内外企业经理股票期权的实施情况进行比较,得出了相应的启示。    第四部分,我国目前经理股票期权方案设计的构想。在本部分笔者首先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阐述了经理股票期权方案的设计程序及其基本操作要点,然后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为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的实施提供了一个框架性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经理股票期权的授予对象、范围、授予时机与数目、其所需股票的来源、行权价的确定、行权方法、行权时机、权利的变更与丧失等。最后,还对实施经理股票期权的效应进行了分析。    第五部分,我国实施经理股票期权的配套机制研究。笔者在本部分首先根据经理股票期权在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揭示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机制:(1)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议适当修改公司法;对经理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制度的税收优惠做出特别规定;尽快                            李艾:经理股票期权间曰研究出台经理股票期权会计制度或是相应的准则等。(2)采取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改善我国股票市场的信息传递环境;完善产品市场的竞争机制;完善资本市场的竟争机制。(3)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实现政企职能的真正分开。实现国家最终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加快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进程。(4)开展经理股票期权的试点工作。先试点,后放开,稳步实施经理股票期权计划;制定试点政策,规范经理股票期权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