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到2000年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如期实现。但是,由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不平衡,以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地区内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日益拉大,不同群体受教育的机会与受教育的质量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现阶段,“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它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实事求是地看,我国城市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状况是客观存在的,教育资源配置呈现非均衡状态,教育资源分配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导致人口受教育程度出现明显差异,导致了社会弱势群体面临不利的教育境况,同时还助长了性别教育差异和社会等级意识,影响了社会公平。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影响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影响教育的社会形象,影响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最终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本文从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角度,在简要分析“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联系安徽教育发展的实际,突破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实证方法揭示城市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均衡现象,具体分析了造成安徽教育发展失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义务教育法难以有效实施,政府作用难以发挥,财政资金难以保证,最后在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徽城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多项对策,即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法律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来保证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希望本文对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