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R1编辑病毒RNAs促进HBV进逸肝细胞固有免疫识别的作用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1982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发乙型肝炎,与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效控制HBV感染成为HCC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尽管目前已有干扰素(interferon,IFN)、核苷类似物(nucleotide,NUC)等治疗药物,全球仍有超过2.57亿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导致每年约70万人死于HBV相关终末期疾病。人体内存在多种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s),可以识别外源核酸,激活IFN信号通路,促进病毒清除。HBV是DNA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不同DNA、RNA复制中间体。然而,HBV被普遍认为是“隐形病毒”,临床及体内外实验均发现,与其他病毒如丙型肝炎病毒(HCV)、仙台病毒(SeV)等相比较,HBV感染仅能激活低水平或不激活IFN信号通路。有研究表明肝细胞内缺乏DNA识别信号通路,而RNA识别通路较完整。文献已经证实HCV及RNA类似物poly(I:C)均能激活肝细胞产生高水平IFN,提示肝细胞能够识别外源RNA。那么HBV RNAs为什么不能被肝细胞识别?相关机制尚不清楚。研究报道,RNA修饰,包括N6甲基腺苷修饰(m6A)、N1甲基腺苷修饰(m1A)、甲基胞嘧啶修饰(m5C)、假尿苷修饰(Ψ)以及RNA编辑等,能够抑制模式识别受体对RNA的识别,这也是细胞自身RNA不被识别的重要原因。RNA 特异性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s acting on RNA 1,ADAR1)能够催化双链RNA(dsRNA)中腺苷(A)脱氨基为肌苷(I),从而改变RNA二级结构,调控病毒复制及免疫识别过程。我们在HBV pgRNA互作蛋白中筛选到ADAR1,提示ADAR1可能与HBV RNAs相互作用,参与HBV逃逸IFN应答。但ADAR1是否编辑HBV RNAs,并参与调控肝细胞对HBV的免疫识别尚未见报道。本课题旨在研究ADAR1在HBV复制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解析HBV免疫逃逸机制,并进一步探讨ADAR1抑制剂对HBV清除的作用,以期为HBV的免疫逃逸及清除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方法及结果如下:第一部分肝细胞不能有效识别HBV感染HBV被普遍认为是“隐形病毒”,但也有研究表明RIG-I能够识别HBV pgRNA激活低水平IFN-λ表达。为明确HBV感染是否激活肝细胞内的IFN应答,本研究首先采用多种HBV感染肝细胞模型,检测细胞内IFNs水平。1.HBV感染或转染激活肝细胞产生低水平IFNs收集HBV病毒颗粒体外感染HLCZ-01、HepG2NTCP细胞系及原代肝细胞(primary hepatocytes,PHH),在感染不同时间点检测IFNs mRNA水平。结果显示,HBV感染仅激活肝细胞内低水平IFNs表达。为了排除HBV感染效率低的影响,利用HBV表达质粒HBV1.1(D型)、HBV1.3(C型)转染HepG2细胞,同上检测IFNs mRNA。结果表明,即使HBV复制水平(pgRNA)很高的情况下,HBV也不能有效激活肝细胞内IFNs表达,并且该现象与HBV基因型无关。2.肝细胞内RNA受体表达丰富,能够识别外源RNA为了了解HBV感染的肝细胞中IFN低应答是否与细胞上PRR表达情况有关,RT-qPCR 检测肝癌细胞系HepG2、Huh7、HLCZ-01、HepG2.2.15 及 PHH 细胞内PRRs表达。结果显示,与单核细胞THP-1相比,肝细胞内DNA受体cGAS、STING、IFI16等表达量较低,RNA受体包括RIG-I、MD45、TLR3等表达量较丰富。进一步体外刺激实验结果显示,DNA类似物小牛胸腺DNA(CT-DNA)以及STING激动剂环二核苷酸(2’,3’-cGAMP)不能激活肝细胞内高水平IFNs表达;但RNA类似物poly(I:C)及RNA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VSV)显著激活HepG2细胞内IFN信号通路。上述结果证实,肝细胞内RNA识别受体表达丰富,能够识别外源RNA激活IFN通路。3.体外转录的HBV pgRNA能够激活肝细胞IFN信号通路为了确认HBV RNAs能否被肝细胞PRRs识别,体外转录获得HBV 3.5kb pgRNA,恢复二级结构并去磷酸基团后转染PHH及HepG2细胞。RT-qPCR结果显示,体外转录的HBVpgRNA呈剂量依赖性激活PHH及HepG2细胞内IFN信号通路,提示HBV感染过程中病毒RNAs能逃逸肝细胞内固有免疫识别。第二部分ADAR1通过编辑HBV RNAs抑制肝细胞IFN应答促进HBV复制一、ADAR1编辑HBV RNAs干扰肝细胞对HBV的免疫识别为探究HBV RNAs逃逸宿主免疫的机制,利用pgRNA-pull-down数据寻找HBV RNAs互作蛋白,并解析其在HBV RNAs免疫识别中的调控作用。1.ADAR1依赖于其dsRNA结合域结合HBV RNAs对已发表文献中的HBV pgRNA互作蛋白数据库进行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发现RNAprocessing及Infectious disease通路相关蛋白显著富集,且其中均包含ADAR1。RIP 及 RNA pull-down 实验证明 ADAR1 能够与 HBV RNAs 结合,免疫荧光(IFA))确定ADAR1与HBV pgRNA共定位。进一步构建ADAR1系列截短体以及点突变体,与HBV1.3共转染Huh7细胞,RIP实验证实ADAR1结合HBV RNAs依赖于其dsRNA结合域。2.ADAR1编辑HBV RNAs促进其逃逸固有免疫识别为明确ADAR1能否编辑HBVRNAs,我们构建多西环素(Dox)诱导ADAR1敲低的HepG2NTCP-Tet-shADAR1细胞系用于HBV感染,RNA-seq分析显示,ADAR1广泛编辑细胞RNA及HBV RNA,主要编辑类型为A-G、U-C。GSEA富集分析表明,ADAR1敲除后IFN信号通路显著富集,IFNs及ISGs表达升高。与对照细胞相比较,HBV感染显著激活HepG2NTCP-Tet-shADAR1细胞IFN通路。同样,ADAR1抑制剂8-azaadnosine(8-aza)处理的HepG2细胞进行HBV感染或转染也有效激活IFN表达,提示ADAR1抑制肝细胞内HBV感染诱导的IFN应答。为确认ADAR1通过编辑HBVRNAs调控IFN表达,通过对比分析ADAR1敲除与对照细胞RNA-seq数据,确定ADAR1介导的pgRNA突变位点,并构建ADAR1编辑HBV的质粒(HBV1.3-edited),转染后检测IFNs表达。结果发现,与 HBV1.3 相比较,HBV1.3-edited 转染不能有效激活 HepG2NTCP-Tet-shADAR1细胞中IFN表达。同样地,由HBV1.3-edited体外转录的pgRNA-edited几乎丧失了激活HepG2细胞IFN信号通路的能力。进一步RIP实验结果显示,ADAR1明显抑制RNA受体RIG-I、MDA5与HBV RNAs的结合,且该作用依赖于其RNA编辑活性。在ADAR1敲低的HepG2NTCP-Tet-shADAR1细胞中共转染HBV1.3及MAVS siRNA,发现干扰MAVS后消除了 ADAR1对HBV激活IFN通路的抑制作用。综上,我们的结果显示,ADAR1编辑HBV RNAs,进而抑制肝细胞PRRs识别HBV RNAs及IFN应答。二、ADAR1依赖其编辑作用促进HBV复制HBV不同感染模型,检测ADAR1对HBV复制的影响。1.ADAR1促进HBV转录、复制在不同HBV复制模型(HBV 1.3转染Huh7细胞、HBV感染Huh7NTCP和HepG2NTCP及HepG2.2.15细胞)中,过表达或敲低ADAR1,ELISA检测HBsAg/HBeAg、RT-qPCR 检测pgRNA、Western blot 检测 HBc/HBx/Pol、Northern blot检测HBV RNAs。结果显示,ADAR1过表达显著促进病毒蛋白表达以及HBV RNAs的转录,敲低ADAR1表达显著抑制HBV复制。2.ADAR1促进HBV复制依赖于其编辑作用为明确ADAR1促进HBV复制的关键功能域,构建ADAR1不同功能域点突变体及截短体,分别与HBV1.3同时转染Huh7细胞。结果表明,与介导HBV RNAs编辑的功能域相同,ADAR1促进HBV复制依赖于其dsRNA结合及编辑域。与此相对应,8-aza抑制ADAR1活性后ADAR1对HBV复制的促进作用显著减弱。3.ADAR1调控HBV复制依赖于其对IFN通路的调节作用为明确ADAR1促进HBV复制是否依赖于IFN通路,在HBV感染ADAR1敲低的HepG2NTCP-Tet-shADAR1细胞中,采用IFN中和抗体或siMAVS预处理,结果显示,阻断IFN及ISG通路有效拯救敲低ADAR1对HBV的抑制作用。综上,ADAR1通过调节IFN通路促进HBV复制。三、ADAR1抑制剂激活肝脏固有免疫应答促进HBV清除ADAR1在不同HBV感染细胞模型中抑制免疫识别通路并促进HBV复制,提示ADAR1抑制剂在HBV治疗中的潜在价值。因此进一步在小鼠模型中进行验证。1.ADAR1抑制剂促进HBV小鼠模型清除病毒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高压水动力注射pAAV-HBV1.2表达质粒,高压4d后每天腹腔注射8-aza(2mg/kg B.W.),恩替卡韦(ETV)灌胃处理组(0.1mg/kg B.W.)为阳性对照,药物处理后每三天采血检测血清HBsAg、HBV DNA水平,药物处理15d后收集血清及肝脏组织。结果表明,8-aza连续处理9d显著下调小鼠血清HBsAg、HBVDNA水平,并抑制肝组织内pgRNA转录水平及HBcAg蛋白水平。2.ADAR1抑制剂激活肝脏免疫反应流式检测结果显示,HBV感染小鼠肝脏中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Treg 比例升高,且CD8+T、NK细胞分泌TNF-α、IFN-γ的能力明显下降。8-aza处理显著上调小鼠肝脏中T细胞比例,下调Treg、MDSC细胞比例,并促进肝脏CD8+T、NK细胞功能。RT-qPCR结果进一步证实,8-aza处理显著促进肝脏内IFNs(Ifnb1、Ifnl3、Ifng)、ISGs(Oas1、Mx1)以及促炎性因子Tnfa表达,激活肝脏免疫应答。第三部分HBx促进ADAR1表达1.HBV感染促进ADAR1表达HBV能调控多种宿主基因表达来调控自身复制。为明确HBV对ADAR1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和RT-qPCR检测肝癌癌旁组织中ADAR1表达与HBV复制水平相关性,发现ADAR1在HBV阳性标本(HBVDNA>1000 copies/mL)中表达明显高于HBV阴性标本(HBV DNA≤1000 copies/mL),且ADAR1表达与HBcAg及pgRNA水平均显著正相关。体外不同HBV感染细胞模型和HBV转基因小鼠肝组织中也发现ADAR1转录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综上,HBV感染明显上调ADAR1表达。2.HBx促进ADAR1表达为明确促进ADAR1表达的关键病毒蛋白,分别用HBV不同组分及HBV1.3表达质粒与ADAR1启动子报告质粒共转染Huh7细胞。Western blot及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除HBc外,HBV及其各组分均不同程度的促进了 ADAR1转录和蛋白表达,其中HBx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HBx沉默表达后,HBV对ADAR1的促进作用消失。3.HBx通过YY1反式激活ADAR1转录为了解析HBx调控ADAR1转录的分子机制,构建ADAR1启动子系列截短体报告质粒。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HBx调控ADAR1启动子活性依赖于(-442~-779)区间。TRANSFAC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显示YY1结合该区域的可能性最高。利用siRNA敲低YY1,或敲除ADAR1启动子报告质粒中YY1结合序列后,结果发现,HBx对ADAR1启动子的激活作用完全消失,表明HBx调控ADAR1表达依赖于转录因子YY1。结论及意义:本研究首次发现ADAR1编辑HBVRNAs,从而抑制肝细胞识别HBVRNAs,抑制IFN应答。HBx通过转录因子YY1促进肝细胞ADAR1表达,进一步提高肝细胞固有免疫识别的阈值,促进自身的免疫逃逸及病毒复制。抑制ADAR1有效恢复肝脏抗病毒功能,促进HBV的清除。我们的研究揭示了 HBV逃逸肝细胞固有免疫识别的新机制,为HBV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其他文献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世界上唯有死亡和税收无法避免。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企业。所得税费用占企业利润的比例相当可观,同时也是我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正因如此,企业所得税的相关研究一直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持续关注,而税收规避和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争论的热点话题。一部分学者认为,税收规避激进程度和企业风险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企业税收规避激进程度和企业风险存在负相关关系
学位
帕金森病(PD)作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已经成为一种老年常见病。PD与年龄因素相关,发病率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升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PD全球患病率约为0.3%,65岁以上患病率约为2%,85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约为5%。PD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负担,目前现有药物和手术治疗非常有限,只能部分改善临床症状,不能延缓PD疾病的进展,PD症状会逐渐加重,直至丧失运动功能,最终患者会因诸
学位
硝化过程是连接氧化态和还原态无机氮的重要过程。一百多年以来,硝化过程一直被认为是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介导的氨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两个过程。直到2015年发现的能够单独将氨氮经过亚硝氮氧化至硝态氮的全程硝化菌(comammox Nitrospira),打破了长久以来对硝化过程的认识。河口滨海湿地是陆海交互作用的特殊地带,环境过程复杂多变。近几十年来由于上游城市化过程加剧,面源污染排放等人类活动影响
学位
楚国卜筮之风盛行,与卜筮密切相关的楚国贞人于楚国社会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他们既精通文字、擅长文书,又博通历史、谙熟旧典,对天文历法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可谓达到了精熟的程度。同时,楚国贞人阅历丰富。他们以卜筮为手段,广泛涉足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甚至与楚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干系。楚国贞人的卜筮祭祷活动在望山卜筮简、天星观卜筮简、包山卜筮简、秦家嘴卜筮简和新蔡葛陵卜筮简中多
学位
工程纳米材料(ENMs)因其在物理化学方面的种种优良特性,在电子器件、医药健康、航天航空、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等各个领域得以广泛应用。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ENMs成为环境中大量存在的一种新型污染物,这导致纳米颗粒(NPs)与环境中的其他污染物或生物个体的接触机率大大增加。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已经对纳米材料(如碳基纳米材料,金属氧/硫化物纳米材料等)的毒性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很多纳米材料的毒
学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石油工业举步维艰,处于国民经济最薄弱的一环。面对工业化建设急需石油而石油产量无法满足的矛盾,大型油田的勘探与开发已刻不容缓。党和国家在油田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领导石油工业队伍,在分析地质资料,做好普查勘探,充分占有地下油藏资料的前提下,以“边勘探、边开发、边建设”为方针,以大会战的组织形式,部署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从中央到地方尽力解决石油队伍
学位
随着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持续高速推进(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60.60%,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超过80%),城市给人们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精神空间方面追求权力意志、缺乏人文情怀、生活节奏快导致居民焦虑浮躁,物质空间方面形态功能趋同、缺乏地域特色。城市文化作为城市存在的基础,城市文化的现代化日益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随着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以理性、效率、进取、创新为核心的西方
学位
中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年旅游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强。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模型Probit构建回归模型,探讨了家庭生命周期与城市老年旅游消费的关系,并从代际交互视角对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生命周期是城市老年旅游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城市老年旅游消费具有一定预测力。城市老年旅游消费影响因素会随着家庭生命周期变化而动态调整。
期刊
海岱地区是中国史前时期的重要区系之一,也是史前文化发展谱系最为完善的区域。龙山时期正值中国史前传统核心区域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转型的关键阶段,而海岱地区则提供了研究这一问题的重点试验场。加之,海岱龙山文化的社会发展水平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在对外影响上也最为强势。因此,以海岱龙山文化为主体,研究其文化因素向周邻地区的扩散与传布,对于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进程大有裨益。论文首先
学位
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各经济体的商品、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逐步实现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今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发展和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都在表明一个合乎经验事实的逻辑,即开放有利于各经济体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全球性优化配置,并对经济体发展形成正向推动作用。开放经济成为当今时代经济体参与全球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模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