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书纪年》与《春秋》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籍。《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史书,因其可读性差,有些记载又与传统儒家观念相违背而受到冷落,并未受到太多重视。至宋代时,其原简已经亡佚。现存有《古本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两个版本。目前,《竹书纪年》的史料价值已经引起重视。《春秋》是鲁国史官所作史书。从经学家派来说,对《春秋》的研究分为古文学派、今文学派。古文学派认为《春秋》本来是记事的史书,是鲁国史官原始记录的资料汇编,但作为儒家经典,是经过孔子改作的,通过对史事的记述蕴含着大义。而在今文学派看来,《春秋》是孔子的著作,经文的字里行间都蕴藏着“微言大义”。到民国时期,古史辨派认为《春秋》是史学著作,更认为其非孔子所作或所修。著名史学家范文澜也认为“《春秋》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竹书纪年》在整体地位上远远无法与《春秋》相比,但由于其与《春秋》一样,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史,无论是记事体例还是记事内容,都有着诸多的相同点;又因其成书原因不同,有着不同点,所以二者之间具有较多的可比性。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别对《竹书纪年》与《春秋》进行概说,重点阐述《竹书纪年》资料的不完整性以及现存《古本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的渊源。第二部分,对《古本竹书纪年》与《春秋》进行深入比较研究。首先,从整体上对二书进行比较,二书都是提纲式的编年体史书,但《古本竹书纪年》是历史追述,《春秋》则是当时人记当时事,是档案汇编。其次,对二书的记事范围与记事详略进行简单比较。《春秋》记事范围比《古本竹书纪年》更为广阔,但二者又同时侧重于征伐及与之相关的朝聘、会盟活动的记载;作为本国史书,二者都有着明显的详内略外的记事原则。第三,择取了二书中记载活动最多、出现频率最高的战争用字进行比较,各有同异之处。第三部分,对《今本竹书纪年》与《春秋》进行深入比较研究,模式同第二部分大致一样。因《今本竹书纪年》所载史事基本上都涵盖了《古本竹书纪年》所记内容,尤其是战争用字几乎一致,故不再对这方面进行比较,而是选取了《今本竹书纪年》与《春秋》有相同历史事件的部分进行比较。通过对《古本竹书纪年》与《春秋》、《今本竹书纪年》与《春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竹书纪年》与《春秋》在记事体例上都有书岁时月日之例,但是《竹书纪年》远远不如《春秋》规整;《春秋》的记事范围也更为广阔一些;都有着明显的详内略外、详于战争及与之相关的会盟等活动却又略于君主及各国内部的活动的原则。可见,这些共同之处是春秋时代国史记载的惯例,但又因各国情况不同,或许又有史官的原因,所以,都是国史,仍然不会完全一致。因二者成书原因不同,《春秋》有着更多的避讳,《竹书纪年》则没有;但这不会妨碍二者在用字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二书对相同事件几乎一致的记载更表明了很多所谓的原则其实是记事惯例。《竹书纪年》并没有被赋予微言大义,而只是众人眼中的一部魏国史书;《春秋》虽然有尊王、避讳之例,但究竟有多少大义,没有人能够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