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已经屡见不鲜。而糖尿病的治疗离不开胰岛素,胰岛素具有多种给药方式,其现状是以注射为主,其他给药方式为辅。但注射给药不仅易导致患者不适、疼痛、创伤、不顺应性和局部感染等缺点,而且注射的外源性胰岛素在外周组织中发挥作用而没能在肝脏中进行代谢。胰岛素口服给药则改善了患者的依从性、舒适性和可接受性,更深层次,口服的胰岛素经过胃进入肠腔被吸收,然后通过门静脉循环输送到肝脏,在那里它可以直接抑制肝葡萄糖的产生,这个过程模拟了正常的人体糖调节。这些优势使得口服给药能够在诸多给药方式中脱颖而出。胰岛素通常以纳米粒子形式递送,然而胰岛素对酸性pH和消化酶的不稳定性以及由于穿过粘液层的不良扩散和穿过胃肠道上皮的不充分渗透而导致了低纳米颗粒生物利用度。本文构筑以低聚聚乙二醇(mOEG)为表面的纳米粒子,从而利于纳米粒子穿透粘膜层,提高胰岛素利用率。本文选用可生物降解的聚丙交酯作为主链材料,利用常温下开环聚合得到均聚物,再利用无金属离子催化的1,3-偶极环加成和时间短、效率高的巯基-烯光点击反应分别将mOEG和氨基化物接枝到主链上得到了同时含聚乙二醇侧基和氨基侧基的载体聚合物。我们选用配置方法简单,结合不需添加有机溶剂,在纯水溶液中进行的静电结合方式,和胰岛素形成聚电解质复合物,从而得到P/mOEG/NH2-INS纳米粒子。通过调控聚合物的嵌段比以及将聚合物和胰岛素以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合适的纳米粒子,其粒径67.6±4.1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8±0.03,且粒子尺寸在30h内是无明显变化的。包封率能达到94.3%,载药量为35.6%,蛋白质凝胶电泳测试验证胰岛素通过这种包裹方式没有引起变性,体外释放研究证明了纳米粒子起到了缓释效果。另外本论文通过改变上述最后一步反应物质,利用巯基丙酸进行光点击反应得到同时含聚乙二醇侧基和羧基侧基的载体聚合物。具有增加细胞渗透性且能够可逆地打开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的壳聚糖作为正电性载体引入体系中,通过静电结合得到P/mOEG/COOH-CS-INS纳米粒子。通过调控聚合物的嵌段比以及将聚合物、壳聚糖和胰岛素以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合适的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59.1 ±4.7 nm,PDI为0.22±0.01,粒子相比于上个体系而言稳定性大大增加,能在7天内保持粒子稳定。纳米粒子的包封率为92.1%,载药量为18.7%,蛋白质凝胶电泳测试验证胰岛素通过这种包裹方式没有引起变性,体外释放研究表明纳米粒子具有一定的pH敏感性,能够部分抵抗低pH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