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强化风险控制能力,有效配置风险是银行业永恒的主题和一贯的追求。自设立农发行以来,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一直是困扰农发行的顽疾。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时的承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信贷风险控制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高风险抵御能力,进而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成了当前农发行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运用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借助于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在学习和借鉴先进银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文章对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共分四章进行。首先,作者廓清了风险、信贷风险管理等基本概念,对金融风险进行了分类,通过对信贷风险特征的介绍,明确了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的目的和原则,而后介绍了信贷风险管理基本过程,一般常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控制、风险补偿、风险预警、风险评价、风险处置等七个方面。对风险的认识是个不断加深的过程,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控制,人类最终走向了理性的自由王国。风险管理先后经历了风险规避、风险分散、风险控制、风险量化、风险经营五个阶段,风险理论从早期的真实票据理论、资产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资金转换理论、资产分散理论逐步发展,出于稳定金融体系的需要,巴塞尔协议融合了当代的风险理论和实践的优秀成果,成为衡量银行业管理水平的一把标竿。其次,作者追溯了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历史演进,分析了现状。农发行从1994年成立以后,先后经历了农行代理、综合经营、专司收购、市场化改革四个阶段,其风险管理由粗放走向精细,在历经十年的发展后,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当市场化的号角吹响时,农发行的客户结构、风险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有的理念、制度、技术面临着挑战,从现状来看,存在着不良贷款率高、资本比例过低、不良贷款拨备抵补率低、操作风险加大等问题,如果不励精图治,与国内外先进银行相比,其信贷风险管理的差距将越拉越大。原因可从内外两个层面加以分析。从外部层面看,原因在于企业的弱质性、抵押薄弱、法制欠缺、周期波动、信息缺乏、缺乏权威的外部信用评级机构;从内部层面看,原因在于基本理念、细织结构、内控制度、技术手段、激励手段。再次,作者采用比较的方法,从组织结构、公司治理、授信评估与审批程序、贷款风险衡量与监测、内部控制、激励机制等六个方面对比了农发行与国内外先进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的差异。最后作者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完善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一是完善农发行的外部环境。提升客户素质,推行优质客户战略,消除客户群的弱质性给其带来的影响,夯实业务发展的基础;强化风控措施,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落实第一、二还款来源,固守稳健经营的基础;促进社会评级开展,优化评级效果,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建立不良信用客户监督和约束机制。二是健全农发行的内控体系。重塑观念,确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优化结构,打造风险防范的组织框架;健全内部措施,提高内控能力;改进控制技术,提高控制质量;强化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三是加快管理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方法创新。创建与现代政策性金融相匹配的信贷风险文化;在信息技术和资本配置方面进行管理技术的创新;尝试各种分散、转移、补偿风险的策略和方法。
综上所述,无论是外部客观环境,还是从自身发展看,苏州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改进有其迫切性。本文利用相关理论对农发行风险管理工作分析了现状,并借鉴了国内外风险管理的经验,提出了改进意见。“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做为局内人,能在理论的指导下,使自己能在更高的层次、更敏锐的视角对周围环境做一剖析,这也许是本文最大的收获。当然,如果能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利用激励理论作为基本指导,利用本文提出的单位和个人的目标函数,对信贷操作风险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有关公司治理理论产权部分也可以作更多的假设,政策性银行是否也可以实现股权的多元化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于今后作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