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渐升高趋势。肺癌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为咯血、胸闷,就诊时疾病可能已经出现转移了,错失了最佳的手术机会,因此以药物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模式成为了关键。在2002年,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明确指出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在晚期NSCLC一线治疗中有着明显的优势。近十年来,随着新的化疗药不断的出现,且副作用不断减少,确立了以第三代化疗药为基础的化疗方案。随着对基因和信号转导的深入研究,特别是NSCLC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ceptor,EGFR)基因,它的发现使得分子靶向治疗成为了NSCLC一线治疗新的途径。在此基础上相继上市了多种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包括: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和盐酸埃克替尼(Icotinib)。现对于单纯EGFR突变基因阳性的肺腺癌中其单纯口服EGFR-TKI和以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主要观察指标对比第一代EGFR-TKI和以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对晚期EGFR突变基因阳性肺腺癌患者的疗效。目的研究第一代EGFR-TKI和以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对晚期EGFR基因突变阳性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对象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61例,分为单纯口服EGFR-TKI组及化疗组。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版标准进行准确的临床疗效评估。以远期疗效病观察的是PFS。应用SPSS18.0软件,用t检验年龄变量,用卡方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mPFS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分析差异。分析EGFR-TKI组及化疗组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差异。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本研究总共收集161例化疗患者,其中单独口服EGFR-TKI组患者共125人,其中女性占68.8%,平均年龄56.4岁,首诊时确诊发生骨转移的有35.7%,发生脑转移的有68.2%,发生淋巴转移的有80%;化疗组共36人,其中女性占63.9%;平均年龄59.3岁,首诊时确诊发生骨转移的有61.8%,发生脑转移的有26.5%,发生淋巴转移的有83.3%;其组均无统计学差异。近期疗效方面,评价患者3个月后的CR、PR、SD、PD情况,A组、B组两组DCR率为92.0%、83.3%,使用卡方检验两组间χ~2=1.447,P>0.05,差距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两组方案近期疗效相同。远期疗效方面,对比两组无进展生存期分析可得化疗组组mPFS为7.4(5.4-9.4)月;单独口服EGFR-TKI为11.4(10.4-12.4)月;两组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独口服EGFR-TKI在远期无进展生存期上要优于化疗组。结论EGFR突变基因阳性的肺腺癌患者单独口服EGFR-TKI对比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中,其近期疗效无明显优势,长期疗效EGFR-TKI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