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早期传教士中国观和中国学研究——以裨治文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tao_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考察美国早期传教士的中国观和中国研究。文中将美国早期传教士的中国观和中国研究放在来华传教活动的大背景下,以早期传教士裨治文E.C.Bridgman的中国观和中国研究为考察中心,对美国早期传教士中国观和中国研究的特点、成因、影响以及中国观和中国研究之间的关系展开具体研究。 全文由两大部分组成。除绪论和结论之外,主体部分共分三章。 第一章主要考察裨治文之前的美国中国观,具体分二节展开。其中第一节主要考察美国早期商人、外交官的中国观;第二节考察传教士雅裨理D.Abeel的中国观。以此作为下文的铺垫。 第二章主要考察裨治文的中国观和中国研究。本章分三节。第一节为裨治文的中国观研究;第二、三节为裨治文的中国研究。其中第二节重在考察裨治文的中国历史研究;第三节考察裨治文有关中国现实的报道。文中一方面将裨治文的中国观和中国研究置于早期传教士传教活动背景下予以考察,旨在揭示美国早期传教士中国认识和传教活动之间的内在矛盾。同时,通过分析裨治文中国研究的特点,力图通过纵向考察来把握美国中国学的源头。 第三章考察裨治文事业的重要推进者——卫三畏的中国观和中国研究。本章分三节。第一节关于卫三畏S.W. Williams《中国总论》的特点;第二节考察卫三畏的中国观;第三节略述卫三畏对美国中国学的影响。本章重在考察卫三畏与美国早期传教士中国观和中国研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文中认为卫氏的中国研究是对美国早期传教士中国研究的总结和升华。卫氏的《中国总论》标志着美国中国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初步定型,对后来的美国中国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卫氏中国观客观上也为后来美国中国研究提供了多重研究视角和研究取径。 美国早期传教士的中国认识是在华传教活动的产物。在华传教活动在推动美国早期传教士中国认识的同时,也造成美国早期传教士中国认识中自身无法超越的内在矛盾。
其他文献
《嘉定镇江志》成书于宋宁宗嘉定年间,由镇江知府史弥坚主修,教授卢宪编纂。该志成书之后,其后历代目录书都较少著录该志。《嘉定镇江志》原本三十卷,现仅存二十二卷,附卷首
今文经学在清中叶复兴后,迅速发展,蔚然成风。这一学术大潮掩胁晚清,诸经之研究皆受其影响,《尚书》学自然也是如此。一批学者以今文经学的治经方法为指导,阐发《尚书》中的“微言
美英关系一直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关系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并深深地影响了世界的发展。19世纪英国控制了世界,成为全球霸主。20世纪美国从英国人手里
我们于1981~1983年共引进多年生豆科牧草8个属,14个草种,66份材料;禾本科牧草13个属,27个草种,44份材料。通过三年的观察,我们初步认定适应我地栽培的牧草豆科有。紫花苜蓿、
去年4月,《人民日报》记者艾丰在郑州作了《关于多侧面报道的思考》的学术报告(见本刊1986年第10期,其中提到北京龙潭湖破冰救人的报道是:“多线条,多色彩、多侧面”地反映
佐藤荣作内阁时期(1964-1972)的日本与台湾经济关系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日台官方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在分析日台双方政治、经济背景以及国际形势的基础上,从贸易、投
本课题研究的是海疆历史地理,主要目的是研究明代山东沿海卫所的建置沿革,探索其内在布局的历史、地理因素,从史地角度分析明代海防的形成与发展,为现代海防建设提供参考建议。明
琉球王国(今日本冲绳县),位于中国东南太平洋上的岛国,是明清五百年间与中国往来最为频繁的藩属国之一。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遣使诏谕琉球,自此,中琉册封、朝贡贸易拉开序幕
20世纪80-90年代香港对加拿大的移民人数近40万,移民背景复杂,原因更加复杂,移民类别除家庭和亲属移民外,还有商业移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等等,本文对这一时期移居加拿大的香港
学位
成功的采访往往都与准备充分有关,准备得越充分,采访就会越顺手。很多优秀的记者部善于将时间多花在采访前的准备上,从而大大提高了采访时的效率,求得时半功倍的效果。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