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的修订,注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符合新修订的大纲要求,教师应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其中化学概念的学习是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研究发现,课堂教学前后,对许多学生个人概念的改变并没有多大作用,这充分体现出现行科学概念教学的低效性和盲目性。本研究应用了概念转变的新授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发现新授课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新授课教学模式可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多样的,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本文从自身教学经验着手,选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科书中“物质的量”和“氧化还原反应”两个典型实例进行概念转变的教学实践研究,希望为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理论方面,该研究对概念转变理论体系涉及到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作出深入研究和总结,同时对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如科学概念、迷思概念、概念转换等作出解释和总结。在系统研究概念转变理论之后,从其涵义、理论基础和教学策略等方面做了总结和阐述。实践方面,本文以心理学、现代教育学为视角,基于“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对化学迷思概念的检视,选取了“物质的量”和“氧化还原反应”这两个高中必修阶段难度比较大的两个概念进行了研究。文中采用调查问卷、访谈、对比分析和统计研究等不同方法,对学生原先存在的迷思概念和概念转变教学之后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学生存在的迷思概念,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对学生实施概念转变教学,很大程度上达到了教学预期。最后,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概念转变的新授课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且可实行性大,根据对学生认知与情感度调查发现,学生更愿意接受概念转变教学模式,其认可度高,推广价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