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隐球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2015年收治的69例确诊隐球菌病的患者,并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预后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分别是43例(62.3%)和26例(37.7%)。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系统(59.4%,n=41),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37.7%,n=26)。肺隐球菌病患者中,结节肿块,炎性浸润为常见病变类型,病变主要位于周围肺野(61.0%,25/41)和下肺(65.9%,27/41);21例(51.2%)肺隐球菌病曾被误诊;PET/CT检查对单发结节易误诊为肿瘤;41例肺隐球菌患者接受药物、手术或联合治疗,34例痊愈无复发,1例改善,1例死亡,5例失访。28例其他部位(隐球菌脑膜炎,隐球菌血症等)隐球菌病患者治愈15例,死亡10例,失访3例。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比例较高。呼吸系统最易感染,结节肿块,炎性浸润为常见病变类型,病变通常位于外周肺野和下肺,PET/CT仍可导致误诊。抗真菌治疗对肺隐球菌病治疗效果较好。隐球菌脑膜炎,隐球菌血症病死率高。背景:侵袭性毛霉病是指由毛霉目真菌导致的侵袭性真菌病。糖尿病、肿瘤化疗等免疫抑制患者易感。该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肺是常见的感染器官。此次,我们报道1例小细胞肺癌化疗期间合并侵袭性肺毛霉病的病例。病例报道:患者为一68岁男性,因咯血入院,CT发现肺部占位,病理活检确诊小细胞肺癌,伴颅内转移。予IP方案:伊立替康+顺铂化疗。一周期后复查胸部CT提示肺部母瘤缩小伴多个新发结节。穿刺活检提示毛霉病。先后予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治疗,期间行第二周期IP方案。最终因重度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伤死亡。结论:肿瘤化疗患者存在侵袭性真菌(如毛霉)感染的高危因素,需要考虑化疗过程中可能合并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化疗药物与三唑类抗真菌药合用时,需要考虑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调整药物用量,减少毒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