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年金基金在我国只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其发展关系到养老保险体制改革顺利进行,而且对国家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企业年金基金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对其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会计、投资、税收和法律等方面,而从全局的角度,围绕整个运营过程中的各利益相关方的定量和定性研究都还相对较少。因此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以年金基金的运营过程为对象,运用系统协同的概念,研究企业年金基金在运营中各主体间的收益协同,从而实现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确保企业年金基金在投资交易中达到安全性和流动性,最终为企业年金基金获得合理回报和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赢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1)明确界定了企业年金和企业年金基金的概念,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三大支柱,对其覆盖面、可选择性、缴费费事、风险承担类型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说明了我国企业年金是介于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之间的,是基本养老保险的有益补充,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点。通过梳理国内外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程,表明我国自2004年进行入了企业年金规范化的市场运作阶段,收集并整理2006年至2012年,7年内相关的数据,计算和分析企业年金的发展与GDP、基本养老保险、就业人数以及企业年金基金收益的总体和各年状况,说明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正在以年均33.27%的增速快速发展,速度远超GDP的增速,但就总量总言,我国企业年金总量仅占GDP的0.93%、占就业人数的4.98%,远低于世界水平,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将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还将任重而道远。(2)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结合协同理论对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营系统进行分析,阐述企业年金基金运营协同的产生条件和相关概念,构建我国企业年金基金运营收益协同的理论框架模型。由于收益贯穿运营的全过程,因此从收益来源、管理费率的范围限制、投资类型和比例、风险准备金设置和企业年金市场的竞争性共5个方面,对影响其收益协同的要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的收益协同机理,分析我国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的动力和特征;结合我国目前的政策和市场现状,研究我国参与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的主体协同过程和协同方式,得出以部分拆分为主流,全捆绑为未来发展趋势的主体协同方式;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分析我国确定采用的信托型协同关系的优缺点。(3)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采用博弈论构建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的主体协同模型。首先,通过分析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的主体收益协同过程,基于我国现行的信托型协同关系,具体分析以受托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为主的博弈过程,建立3方主体间的博弈模型,然后建立监督成本与监督成功概率相关联的函数,对模型进行改进,并进行模型求解。在运营过程的分析基础上,选择和调整不同的参数,形成不同的情景;对每一个情景分析的合理性和发生概率作出评估,通过运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运算,产生大量情景分析结果,从而形象并直观的反映变化的结果,由此得出各变量的不同作用以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验证参数结构,并发现因素发生变化对结果所产生的变化及其趋势。为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的收益协同以及可以完善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4)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营是一个复杂的协同系统,由多个运营主体共同合作,为了达到企业年金基金运行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两方面的综合要求,因此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构建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的收益协同进行多目标的复合模型,通过对比不同绩效评估方法,并对企业年金基金运营这一非线性经济系统的分析,使用具有能够体现动态发展变化的协调度模型,描述该运营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说明其运营的效果;使用具有客观性特点熵权法,描述系统的有效性,说明其运营的效率。将二者结合起来,从协调性和有效性两个维度建立复合模型。构建基于协调度和熵权法的复合模型。建立二维的坐标轴,对可能出现的模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优化的改进路径。(5)最后结合我国企业年金运营收益协同机理、主体协同的博弈模型和系统协同度模型的分析结果,针对我国现行的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的收益协同现状,以“开源节流”加配套的理念,从投资管理、协同监督和外部环境的配套措施3个方面,提出了适合保障我国企业年金基金运营收益协同的有效措施和建议。